健康前線:<br>BB腸胃炎即停食奶粉

健康前線:
BB腸胃炎即停食奶粉

踏入秋冬,兒童腸胃炎亦進入高峯期,早前深圳出現幼童集體肚瀉,疑是由輪狀病毒引起。這種專門侵襲兒童的病毒,能引致腹瀉、嘔吐,嚴重時更會致命。至今並沒有有效對抗輪狀病毒的藥物,所以兒童在患病期間的護理便特別重要。

記者:李敏怡 攝影:伍慶泉、梁細權

亞洲輪狀病毒監察網絡進行研究,發現中國、泰國、台灣、印尼、南韓、馬來西亞及越南七個國家,共三十三間醫院中一萬六千名腹瀉入院的兒童,感染輪狀病毒的情況是預期估計的兩倍。根據美聯社的報道,高達六成因腹瀉入院的亞洲兒童是感染輪狀病毒。報道又指病毒是導致發展中國家五歲以下兒童腹瀉的主因,每年更奪去五十萬名兒童的性命。

醫生金句
「如果每日最少有四次小便,就知道小朋友已經吸收到足夠嘅水份。」
兒科醫生 譚一翔

擁抱吻臉易感染
輪狀病毒是在秋冬活躍的病毒,通常好發於嬰兒及幼兒,透過糞便和飛沫傳播。兒科醫生譚一翔指出,小朋友的抵抗力較大人差,加上互相之間有較多身體接觸,尤其是學前兒童更喜歡擁抱和吻臉,所以便較易感染病毒。

■引致腸胃炎的輪狀病毒。

5大病徵
病毒潛伏期一至三天,病毒主要侵襲腸胃,並有以下的病徵:
肚瀉
嘔吐
發燒
年紀稍長的小朋友會有肚痛
患病早期呼吸道感染,有鼻水

■發燒是感染輪狀病毒的病徵之一。

發病期間須頻換尿布
感染輪狀病毒的患者,通常都需要五日至一星期才會痊愈,而在發病期間患者可能會連續多天出現腹瀉,如護理不當,便有可能出現脫水情況,從而引致休克、影響血液供應、靜脈阻塞等併發症,嚴重時會導致死亡,有一些罕有的病例,則會演變成慢性長期肚瀉,令腸道難以吸收營養。譚醫生提醒病童家長要留意以下五點:

5大留意

1不能食牛奶奶粉
初出生到三個月嬰兒,都是以奶來維持生命,但如感染輪狀病毒便不能食牛奶奶粉,因為牛奶靠腸道中的乳糖酶消化,但輪狀病毒會破壞乳糖酶,以致小朋友喝下牛奶後,不但不能吸收,而且會令肚瀉情況更嚴重。

■肚瀉期間,不可餵食奶粉。

2宜餵哺人奶
如果是餵哺人奶,在這個階段除非肚瀉情況嚴重,否則仍可正常餵食。皆因人奶會較易吸收,而且還有抗體可以對抗病毒。

3補充適量糖鹽
不只是補充清水,而是帶有鹽份的水,平衡體內的電解質。另外,由於嬰兒不能食奶,所以亦要補充糖份才能維持生命。兩者都要遵照醫生處方而補充。至於一、兩歲的小朋友,雖然不能飲奶,但吃加了鹽的稀粥以及多點飲水亦可以。

4頻換尿布
病毒會使大便變稀,鹼性度增加,令肛門的皮膚受傷,所以家長應為患病子女勤加更換尿布,並將肛門附近的皮膚洗淨並輕輕抹乾,再塗上尿布膏,以免嬰兒的皮膚受鹼性侵蝕。

■勤於換片可避免肛門的皮膚受傷。

5不可濫用止瀉藥
止瀉藥有兩種,分別是幫助腸道吸收水份及減低腸臟蠕動。譚醫生指出前者的治療效果不是太理想,但後者亦不鼓勵使用,原因是有機會令細菌儲存在腸內,再經血傳至全身。因此,如真的需要服用止瀉藥,一定要根據醫生的指示,如肚瀉情況好轉,便不用再服用,切勿濫用。

至今仍未有解藥
現時並沒有有效對抗輪狀病毒的藥物,而疫苗尚在研究階段。譚醫生說年前曾有一隻疫苗接近推出市面的階段,但其後發現會有引致腸套叠的危機,所以最後還是沒有面世。

3項建議
要預防輪狀病毒,譚醫生有以下三項建議:

勤洗手
由於病毒是接觸性傳播,所以進食前一定要用肥皂洗手。若大人接觸過患病的孩子及孩子的排泄物後,也要徹底清潔雙手。

■如大人接觸過患病的孩子,記緊要徹底清潔雙手。

隔離患者
患病的兒童要在家中隔離,不能上學,以免傳染給其他的小朋友。如家中有兄弟姊妹,也要避免他們接觸病童。

■患病的兒童須要在家中隔離,不能上學,以免傳染給其他小朋友。

清潔家居
病童接觸過的玩具、被鋪,家長也要徹底洗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