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反覆偏軟考驗50日線支持

投資學堂:反覆偏軟考驗50日線支持

近日接到不少讀者的email,詢問過去數日本欄的部份內容,現再詳細談一次。首先就是昨日本欄談到恒指每月陰陽燭圖之形態,基本上它可以用來project恒指在本月的收市水平,因為在過往多年,恒指較罕見連續5個月皆出現燭身有一定長度的陽燭,即該月的收市價高於開市價。綜觀近數月,恒指在7、8、9及10月皆出現陽燭,故在本月底收市後造出的陰陽燭,可能不會是大陽燭,較大機會是類似十字形態的陰陽燭,甚至可能是陰燭。
(1)假設本月恒指造出十字形態的陰陽燭,即表示本月的收市價將會與開市價頗接近,陰燭則表示收市價低於開市價,故以11月的開市價為12222點推測,本月的收市價極其量是逼近12222點而已。
(2)假設本月恒指將造出陰燭,即表示本月的收市價將會低於開市價(12222點)。另一方面,以恒指由1990年1月至2003年10月這166個月出現的所有陰燭計算,它們的收市價平均低於開市價5.8%,故以本月的開市價為12222點計算,則本月恒指的收市價便可能大約在11513點。
另一個較多讀者詢問的事項,便是前日見報的「每月成交量參考價值大」一文,文中談到,留意港股每月成交金額是否見頂,可較準確地預測港股的升浪是否完結。很多朋友問如何可找到港股每月成交金額的數據,其實類似Bloomberg或Reuters等金融資訊社都會提供有關資料,大家亦可在港交所網頁www.hkex.com.hk 找到。

一旦失守牛市一期完結
筆者察覺以每月的成交量來猜測股市升浪是否完結,效果較以每日的成交量為佳,因為大戶可利用資金托市,造出一兩日的高成交量來欺哄投資者,但要他們托足一個月,便不大容易。據港交所的資料顯示,由1970至2002年間,港股成交金額最高的一個交易日是1998年8月28日,當日港股成交高達790億港元!若大家仍有印象,當日是港府入市干預港股所引致的巨大成交金額,可是若論十大成交金額的月份,則1998年沒有一個月份的成交金額足以列入十大成交金額的月份,反映如此大量「人為」資金干預,也不可令整個月的成交金額大幅飆升,可見人為力量始終不及市場力量。
至於港股走勢方面,近日大市反覆偏軟,恒指已逼近50日平均線11730水平,開始考驗其承接力。由於港股自5月5日突破50日線至今,從未跌破該線,假若這次失守50日線,則反映港股自4月低位8331點上升至今的模式已改變了,亦可視為牛市第一期完結。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