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圓
中央政府對挽救香港的頹勢可謂一片苦心,繼早前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推出內地居民個人遊,以及派遣太空人楊利偉到香港打打氣後,本周又獻上允許香港銀行開辦個人人民幣業務的新猷。種種舉措,都有助香港在「沙士」和《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風波後恢復元氣、重建活力。令人失望的是,中央至今只力圖以經濟救港,對於政治問題,仍舊採取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
近日的平機會風波,趕走了一個王見秋,同時讓市民大眾對身兼港區人大代表和《基本法》委員會委員等多項公職的平機會成員鄔維庸的品格、「辯才」和能力大開眼界。
鄔維庸是在香港過渡期中崛起的政治人物,是中國政府在中英爭駁下扶植的親中「愛國」分子,回歸後自然得到中央政府的青睞和犒賞,坐鎮多項公職。和他一樣靠在中英政治夾縫中鑽營而獲利的不少親中人士,在回歸後都得到相同的待遇。
這些政客的特徵,是沒有政治原則和理念,事事以忖度中央意旨為首要任務,然後權充中央政府的代言人,從中撈取政治本錢。正因為沒有甚麼才幹,也只好繼續在中央和港人日益收窄的政治差異中,尋找撈取更多本錢的空間;亦正因為沒有甚麼政治理念和信仰,於是乎轉軚變陣,自圓其說,做起來也毫無羞愧之色。在二十三條立法的爭議中,親中政黨的表現便是最好的證明。
鄔維庸及其象徵的政治力量,過渡期後實際上已完成了歷史任務。在回歸後的一連串事件,以至最近的平機會風波中,正正彰顯了鄔維庸之流的政治人物嚴重脫離現實政治環境、落後於時代發展和背離民心。
中央如果繼續對這樣的政客和他們所屬的政黨作出支援和庇蔭,只會繼續窒礙香港政治生態的健康發展;不如讓他們在公平的基礎上面對政治的洗禮,培植一批真正以香港為依歸的愛國力量吧。
本星期日是區議會選舉的日子,深受中央關顧的民建聯將仍舊佔據着主流政黨的位置。但要是沒有了荔枝團、蛇宴、飲茶和各式各樣的經濟後盾和動員能力的支持,結果還會是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