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現今僅次於癌症、心臟病及中風後的全球第四大殺手,患者因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而呼吸困難,肺部無法換氣致死。本港九成慢阻肺病患者是因吸煙,或因二手煙、污濁空氣或長期接觸化學品等影響;而患上此病的人數正不斷上升,四十歲以上的煙民更屬高危一族。 記者:梁洵瑜
今日是「世界關懷慢阻肺病日」,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宗存表示,全球醫學界都擔心未來患此病的人數會不斷上升,現時全球每年有二百七十多萬人死於慢阻肺病,本港每年有二千多人死於此病,是繼癌症、心臟病及中風後的全球第四大殺手。
本港患上此病人數不斷上升,醫管局入院數字顯示,二○○一年有三萬五千多人次因慢阻肺病而入院,九七年只有二萬四千多人,病患人數五年內已上升逾四成;住院病人約佔公立醫院內科病房病人總數的一成,更是最常見需要再度入院的疾病類別。
梁宗存稱,九成慢阻肺病患者是因吸煙引致,或因二手煙、污濁空氣或長期接觸化學品等因素所影響,估計本港有十六萬名吸煙或曾吸煙的人士患上此病,其中至少十萬人的病情已屬中度或嚴重,其中半數以上未有正式求診找出病因,直至因流感、空氣污染指數急升或細菌感染等問題誘發嚴重呼吸不暢順才發現患上此病。
他解釋,慢阻肺病主要是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因煙草的焦油或污染物導致氣管發炎,氣管壁腫脹、分泌大量痰涎並積聚在氣管內,形成氣管收窄;肺氣腫則因肺氣泡囊壁膨脹,影響肺部換氣功能而呼吸困難。
此病可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如運動時氣喘;靜止休息,甚至在進食時,也會感到呼吸不到足夠氧氣,嚴重者要入院吸氧氣。他提醒市民,若已連續咳嗽四周、痰多及呼吸困難,應盡早進行肺功能測試,如排氣量少於肺部排氣量的七成,即屬慢阻肺病,四十歲以上吸煙或曾吸煙人士更是高危一族。
市民嚴重忽視此病,即使久咳未愈,求診時也未必做肺功能測試,只服用化痰及止咳藥,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其實,只要及時發現,患者即時戒煙,可阻止氣管再度收窄惡化;配合使用氣管擴張劑,有助減低病發機會,並有機會挽回約三成的肺功能;注射流感疫苗也有助預防因流感誘發慢阻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