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鐵杵磨成針」這句成語來形容今輯故事主角溫志誠倒很貼切。他學識平庸,努力以赴學通廚藝一百零八招,一個人打理一間舖,由招呼客人、煮菜傳菜到買料收錢、執枱洗碗,全部一腳踢。其招牌過橋水餃和擔擔麵不止本地人愛戴,連遠在十萬八千里外的日本人也欣賞。現即送上日本遊客五款必吃。
記者:馮達 攝影:黃子偉
開檔六年有多的「過橋水餃店」,舖頭細細,勝在五臟俱全,出品的麵食、小點和小菜,有客人吩咐才會落手炮製,樣樣新鮮出爐,從不賣隔夜貨。不止街坊愛幫襯,還有遠在萬里以外的日本人,也為一碟過橋水餃而風靡,專程搭飛機來吃。
溫志誠二十多歲已走入廚房包點心,曾於上海菜館、京川菜館及四川菜館當點心師傅,最擅長是炮製包點,入行將近二十六個年頭。數年前決定將十多年的積蓄投資做麵檔,專賣點心和湯麵,更一個人北上到一間四川菜館學習了三個多月,完全掌握到四川的點心和湯麵的竅門。
當時麵檔生意一般,直至99年被日本著名的飲食雜誌《屋台》嚴選為香港十大必吃食府,其獨創的改良擔擔麵和過橋水餃始備受外界欣賞。
「當時有個日本飲食雜誌記者,佢一坐低就左點右點,樣樣食一半,食完埋單就走人,當初我都無為意,後尾佢帶埋個香港人做繙譯,表明來意想同我做訪問。」雜誌報道一出街,麵檔名聲不徑而走,每年五月中和十二月尾就有很多日本人到訪,每個日本人到來都會吃過橋餃子。
過橋水餃內有豬肉餡和秘製醬汁調和,滾熟後揮去水餃多餘水份,上碟跟一碟小小過橋汁蘸吃。溫師傅謂:「日本人一坐低便打孖上兩碟水餃,要跟兩大碗過橋汁,次次都點得乾汁。」其後溫師傅才明白他們最鍾意是用來點餃的過橋汁,貪其香辣兼備,就算食到滿頭大汗都豎起手指公讚不絕口。
改良擔擔麵的湯底、麻油、花生醬與原裝的一樣,只加多了一小撮肉碎,溫生說:「呢個食法口感更豐富。」日本人對改良擔擔麵情有獨鍾,一般叫炸排骨伴吃。
肥厚雞中翼配上豉油、蛋漿、糊椒粉、麻油、花雕酒、花椒粒共十多種香料醃足一日,熱油炸脆後,再加辣子汁炒香。啖啖香辣有鮮味,愈吃愈醒胃。辣子汁由辣油加蒜茸加乾葱加生抽調好再炒成。
粒粒鯪魚球炸得金黃,外皮脆口,內裏煙韌,又不失鯪魚肉鮮味。炸鯪魚球跟薑絲醋汁或辣鹽蘸吃,味道各有千秋,滋味卻同樣。
鍋餅皮煎得香脆,自製豆沙餡甜而不膩。溫師傅謂,日本人每次來都會叫他將這塊用蛋漿溝成的鍋餅煎燶些,吃落才覺得滿意。
過橋水餃店
地址:牛頭角道15至19號嘉和園36號地舖
電話:27557238
營業時間:11:00am-10:30pm(12:00nn-9:00pm設外賣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