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處理不善 弄巧反拙

國際視野:處理不善 弄巧反拙

美國總統喬治布殊伉儷昨日起走訪英國進行為期4天的國事訪問,據聞隆重情況不下於1982年列根總統到訪時之最高款待。但形式歸形式,最令人們關注的是布殊與英國首相貝理雅究竟能談出個甚麼結果來,或將直接影響兩位領袖在國內外的聲望和地位。
無疑自從發生「911」事件後,無論美國出兵阿富汗或在美伊衝突上,都得到貝理雅的大力支持,首相先生遂成為布殊摯友之餘,更是美國政府內閣和大部份共和黨員的「真正朋友」。

布殊訪英助貝理雅
可是兩位領袖在自己國內的聲望日跌,主要原因是並沒有在伊拉克找到大殺傷力武器,變成出兵攻伊無法自圓其說而遭部份國民批評和指摘,更尷尬的是「凱利之死」令到貝理雅「周身蟻」,布殊不設法幫幫這位雙囗插刀之兄弟,似乎有點不夠義氣。
事實上,美英兩國在國際舞台上通常站在同一陣線,這從歷史、語言和經濟關係密切可以理解。美國是英國最大單一投資市場,去年在直接投資方面佔美國總FDI的21%,即2830億美元,而美國在英國的投資亦佔美國整體海外投資的16.8%,或佔美國在歐盟國家總投資的36.5%,yousee!
不過當利之所在時又是另一回事,要照顧盟友並不容易,例如美國一刀切單方面加鋼鐵進口稅,英國這位兄弟卻沒有任何優惠;貝理雅為挽聲望打人權牌,要求美國將監禁在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的阿富汗戰俘應接受公平審訊,但美國卻充耳不聞。那麼英國人對布殊又會有怎樣的想法?光看橫額標語或可知一二。這次布殊若沒有給英國送「大禮」,以為訪問是給貝理雅臉上貼金,可能弄巧反拙!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