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開放本港銀行試辦人民幣業務,被視為另一次重大「挺港」措施,令中港關係更加緊密。不過,有學者指出,由於內地經濟強大,人民幣亦成強勢貨幣,中央人民幣新措施勢必衝擊經濟層面的一國兩制,香港貨幣政策的自主性也會受到影響,屆時本港必須依靠法治和政制等措施,與內地作出區隔保護。 記者:陳廣慧、何文雯
中央全力挺港,讓香港逐步發展成人民幣離岸中心,但強勢人民幣卻有影響香港貨幣政策自主性之虞。城大公共及社會行政系教授張炳良指出,這個屬經濟現實問題,貨幣是否流通視乎背後的經濟體系是否強勢,近年內地經濟發展強勁,香港與內地的經濟愈來愈融合,已非一國兩制設計之初所能預計。
張炳良解釋,當年設計一國兩制時,香港作為特區擁有自己的貨幣和貨幣政策自主性,具有政治意味,顯示香港在經濟方面的獨立自主。但在經濟層面上,隨着人民幣業務在香港的發展,可能會令一國兩制的界線在經濟層面上變得模糊,這情況值得深思,屆時需要靠香港獨特的政治和法律體系,保持兩制的界線。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同,中央有意讓香港發展成人民幣離岸處理中心,同時利用香港建立人民幣回籠內地的正常渠道,「𠵱家每日喺香港流通嘅人民幣有幾多,冇人講得清,甚至有人估計多達幾百億,冇正常渠道回流國內,必定會令部份資金流失。」
上述措施也是中央挺港的招數。劉銳紹說:「中央挺港做法肯定未完,重會陸續有來,以前係挺董為主,𠵱家係挺港為主,以解部份民怨。」他估計下一步的挺港措施主要是落實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及敲定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之中更多的細節安排,方便港資進軍內地市場。
中央公布上述措施的安排上,也有濃濃「挺董」的味道。剛完成訪京行程的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周一突押後返港,金管局行政總裁任志剛則提早於昨晨抵京,市場已憧憬有事發生,但最後仍是由身在本港的特首董建華率先於下午三時向外宣布措施。
本港兩名財金大員期後分別在北京召開記者會,交代措施具體內容,唐任兩人也體現了董班子罕見的合作性。先一步會見傳媒的唐英年回答問題時處處留下餘地,例如說到到挑選結算銀行、人民幣業務限制等等具體內容,他一概表示留待任總解答。劉銳紹說,這次的性質其實以金融事務為主,任總明顯對具體操作較為熟悉,由他負責解答比較適合。
劉銳紹指出,唐任兩人的專長恰巧可互相配合,但此次未必可證明特區領導班子一定合作無間:「你話唐英年同李國章最近又合作得好唔好?梗係唔掂啦!」不過自從溫家寶訪港提到要團結,無論政府內部如何角力,公開場合一定不能顯示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