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富財論:遊戲規則不在嚴寬在清晰

均富財論:遊戲規則不在嚴寬在清晰

陳啟宗抱怨政府政策朝令夕改,令人無所適從,因而削弱商人投資本地的興趣,轉而投資內地。其言論證明遊戲規則是寬是嚴未必是最重要,反而是否清晰確定,才是大前提。面對左搖右擺的遊戲規則,所有參與者最終都可以變成輸家。

認識遊戲規則,是做生意及進行投資的第一步。連這基本動作都未做好,遑論研究甚麼回報率!知道誰是規則制訂者亦非常重要,否則一眾所謂keyplayer想運用影響力令遊戲規則對自己較為有利時,可能會不得其所。
土地房屋政策如是,教育亦一樣。局長在試探是否可以削減三成撥款經費的同時,司長卻說不會多於百分之十一,特首更說教育是重要投資,不會減。學生要罷課亦搞不清楚箭頭應該指向誰。
相對地,投資者要明白的遊戲規則就清楚得多。買賣股票期貨期權自有一套買賣方法,賺蝕計算亦客觀清晰。除了證券行倒閉外,從未聽過有投資者因為在市場輸錢而投訴。

盈利計算未必客觀
同樣,投資者要理性分析,亦必須明白有關遊戲規則。閣下手持的公司財務報表並非隨意制訂,而是根據一大串有關規則而變成的最後結果。進一步說,盈利本身亦不過是經過這些規則所要求的方法而計算出來的結果,絕不客觀存在。投資者想打破執着於盈利高低的困惑,首先要通曉遊戲規則,否則永遠會被人以盈利數字誤導而作出錯誤的投資決定。
這些規則叫做GAAP,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一套。香港用的叫做HKGAAP,同樣地亦有UKGAAP、USGAAP。中國亦有一套,大致上與國際準則類似,並非如外界以為的離題萬丈,但個別範圍仍然有明顯分別,例如商譽處理方法等。

閱讀年報可知分野
除非閣下是會計師,否則無必要細讀這些令人打瞌睡的GAAP。再進一步,投資者亦毋須花時間研究不同地方的GAAP有甚麼分別,基本上問任何一位會計師亦未必知道,全靠會計師行自己研究部提供的貓紙,才可以應付裕如。閣下要知道GAAP是何物或進行比較,其實有更快的方法,就是閱讀公司年報。
所有財務報表的附錄1至3,必定包括公司的會計政策,這些其實是GAAP的縮影,亦即是計算盈利的遊戲規則。一般投資者都會跳過這幾頁,嫌其又長又悶,倒不如直接看盈利數字,然後收工。但缺乏對規則的了解,盈利亦只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
投資者亦毋須擔心,幾頁紙的會計政策,大部份熟口熟面,亦並非全部要留意。例如固定資產折舊,並非甚麼新奇事物。但有幾項投資者必定要留意,因為對盈利高低舉足輕重。
首先是有關投資的撥備。投資者要明白在甚麼情況下,撥備會在損益表還是儲備中出數。上市公司的盈利升跌,撥備往往有決定性的影響。新世界要撥備四十幾億,令公司出現史無前例巨額虧損;和黃為Vodafone及德國電訊投資撥備,在儲備出數而令盈利絲毫無損。類似例子多不勝數,不清楚撥備為何在不同的地方出現,永遠會被盈利數字困惑。
另一項是投資的入帳方法。例如股票債券或其他非上市金融產品,投資的收入是以何種方式確認?是股息,還是利息?是應收,還是實收?投資的價格變動,會否被認作為盈利虧損?以成本,還是以市價入帳?投資產品是以全額,還是淨額入數?這方面可能會比較複雜,投資者未必可以一時三刻完全消化。

最後亦可能是最重要的,是收入如何確認?如今做生意,並非單純一買一賣,過程中可以涉及千絲萬縷的交易。收入是簽約那一刻全數確認,還是分期入數?中電信有所謂遞延收入,是一次過收取的安裝費分十年攤銷;地產商賣樓亦並非在收票的一刻即時入數。對最基本的收入確認方法缺乏認識,難以談得上甚麼理性分析。
順帶一提,投資者要知道各地GAAP的分別,年報亦是捷徑。滙控在倫敦紐約均有上市,年報有比較兩地GAAP的分別及其對盈利的影響;中移動在美國亦有上市,USGAAP下之盈利分別亦有計算。投資者要掌握入門方法,閱讀年報是最佳法門。
遊戲規則無處不在,聰明人會遊走其中,找尋弱點並加以利用。絕頂聰明的,更會懂得不知不覺地改變遊戲規則方便自己。
龔耀輝
均富會計師行高級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
(曾在此欄刊登之文章可於www.gthk.com.hk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