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項調查指出,容許中六學生提早一年入大學的「中六生優先取錄計劃」(又稱「尖子計劃」),令中學會考生壓力大增,約五成二的中三至中五學生因而減少了參與課外活動,改而參加更多補習班。有傳統名校更從中三開始設立「精英班」,教授會考課程,以催生「尖子」。有教育界人士批評,尖子計劃已把精英概念推至極端,對中學教育造成扭曲。 記者:譚秀嫺
據中文大學昨出版的《大學線》月刊報道,該刊於今年九月,訪問了四十六名中三至中五的學生,以及一百三十二名中六至中七學生。結果發現,在中三至中五受訪者中,約五成二人因尖子計劃而減少參與課外活動,但卻參加了更多補習班。
喇沙書院中五學生陳瑞宗表示,已報讀了三個補習課程,有同學更補習五科,並計劃再多補一科;有時他放學、補習後回家已很疲累,但仍會強迫自己溫習,期望成為尖子,可以少讀一年中七。
據報道,聖保祿學校自今年起,在中三設立兩班精英班,其中一名精英班學生表示,上學期學習中四的中、英科課程,下學期要修讀另外兩科中四的會考課程,如地理、經濟等;每周都有兩、三個測驗;師生相信這計劃是為了催谷學生成為尖子。聖保祿學校昨未有回覆本報有關查詢。
皇仁書院學習就業輔導主任虞中正稱,尖子計劃令「一試定生死」的情況嚴重化,「很多學生都缺乏安全感,為求安心便上補習班,有學生更為賺錢補習而到麥當勞兼職」;學生也會比較不同名校的尖子數目。
對於中六、中七學生而言,逾一成半受訪者指出,班中學習氣氛因尖子離開而開始改變,例如課堂變得靜了及學生轉趨消極等。
更嚴重的是,學生認為,尖子佔去了熱門科目如醫科的學額,令循大學聯招入讀該等科目的機會大減,對中七學生並不公平,五成半人會因而改變大學選科志願。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指出,尖子計劃對中學教育造成扭曲,政府一方面叫教育界不要增加學生考試壓力,另一方面卻把精英概念推至極端,學校的操練已不止於為提高成績,更加極端至要製造尖子。
他認為,如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想要擴大尖子計劃,政府應該增加大學收生名額,不應讓尖子佔去大學聯招的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