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布拉格那一年,哈維爾剛當上總統。除了他,當日我熟悉的捷克名人光有「布拉格之春」的杜布哲克、網球明星蘭度和娜華蒂露娃、作家卡夫卡。
卡夫卡的故居在一條胡同般的小街上,倒變成一家賣紀念品的小舖子,這跟他的短篇《變形記》那兩字正好對上號。現下對一般讀者來說,他的名字可不及米蘭昆德拉那麼響噹噹。出奇的是,昆德拉在本土不大火,在同胞眼中居然是不怎麼樣的作家。把《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看得那麼重的,卻是外國讀者。
吾友王鍇說,最早賞識昆德拉的人是法國作家導演羅布格利葉。可惜他成名之後,作品日趨傖俗,羅布格利葉說他變成了公共汽車那麼大眾化了。但能夠走出本鄉在外地揚名,到底是好事。亨利米勒、喬伊思、貝克特,要非在國外樹立了名聲,哪有今天的地位。
眼下又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巴爾札克與小裁縫》的作者戴思杰,就憑這部小說和他改編的同名電影在法國一舉成名。他的第二部法文小說《狄法官的情結》,也在法國拿了文學獎。要是呆在大陸,這個四川人今天也許只是個兩腳沾滿牛屎的農民。米蘭昆德拉假如出不了國,我看肯定是個落魄作家,說不定更蛻變成卡夫卡筆下那隻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