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華筆記:危機隱藏美股不宜再追

麥嘉華筆記:危機隱藏美股不宜再追

現時最令我感覺不安的,是投資者普遍對美國經濟可以成功復甦的樂觀情緒高漲,對於股市的後市更是信心爆棚。不少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對於股價可以進一步攀升的信心之強,是過往甚為罕見的。

實際上,根據一些調查的結果,美國投資者現時的樂觀情緒已逼近1987年發生大股災前的超高水平(見附圖)。他們如斯樂觀,很大原因是認為聯儲局局長格林斯潘會維持向市場注入充裕流動資金的做法,因而令股價的下檔風險極為有限。此外,美國第三季經濟錄得超過7%的強勁增長率,亦令投資者大為鼓舞。

兩大負面因素
不過,我不得不在此潑一潑冷水,因為根據過往經驗,當處身全球對經濟前景極度樂觀的環境之中時,美股經常會因細小的負面消息而受到衝擊,令投資者大失所望。我認為在短期內有關消費和零售的消息將會教人失望,原因有二:
首先,布殊政府退稅措施所產生的利好效應,在7至8月時已抵達高峯,相信其對於零售市道所帶來的刺激,很快便會告一段落。實際上,上周沃爾瑪(Wal-Mart)才公布了令人沮喪的盈利報告,而其股票亦應聲遭到市場拋售。此件絕非一樁無關痛癢的小事,因為沃爾瑪是現時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其市值拍得住微軟和通用電氣等市場巨擘,故沃爾瑪的股價若在大成交配合向下突破,投資者便要加倍留神。因為若果連此家全球最大和最成功的零售巨人亦要面對銷售欠理想的現實,經濟復甦的力度,便極可能未如正積極尋求連任的布殊政府所形容般強勁。
另一方面,由於息率進一步下滑的空間已是絕無僅有,透過物業重按或加按來套現的經濟活動亦會踏入尾聲。換言之,在2002年至2003年上半年,美國家庭藉着息率不斷調低而加按,以套取現金用來投資和消費這番舊調已難以重彈。近期在美國,類似的物業加按活動已顯著放緩,估計會進而影響個人消費的增長,令其同步放緩。

市道仍然疲弱
最後,我近期在亞洲和歐洲逗留期間,經常前往各地的夜總會消遣,體會一下市道。而在我探索的過程中,差不多每一個向我拋生藕的女人都大歎生意淡薄,有些更以「災難」二字形容市道之疲弱。這些場所一向對經濟榮枯的敏感度甚高(當然,格林斯潘永不可能到這些地方親身體驗民情,如果他跟隨我在華燈初上時到這些場所玩樂,我恐怕他的心臟無法負荷得了)。當這些可人兒向我哭訴市況是如何差劣時,我必然是忠實的聆聽者。
總括而言,我深信現時在投資者之間普遍存在有關美國股市前景的樂觀情緒,將難免以極度失望的結果落幕,因為隨之而來的會是一次極大幅度的調整;甚至美股若突然崩潰,對於我來說,亦不是一件意外的事。現時亞洲股市同樣予人相當超買的感覺,美股若有任何風吹草動,恐怕亞洲股市亦難以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