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五個多小時的會面後,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先生終於成功說服八家大學的學生代表暫時取消罷課,改為在校內舉行集會或討論會;雙方並表明會繼續進行對話及溝通。
我們對於這樣的結果感到高興,因為今次直接交流對話顯然已成功減少雙方的猜疑及誤會、已成功避免對抗行動不斷升級。我們希望這種互諒互讓、互相理解的精神可以成為往後檢討教育開支的基礎、可以為營造社會共識撒下善意的種子。
當然,學生不罷課絕不等於萬事大吉,更不等於控制教育開支的問題已解決。正如我們一再指出,控制政府開支、控制教育開支是整個社會包括政府官員、校長、教授、教師、學生、家長都必須長期面對的問題,不管李國章先生是否辭職、不管大學生罷不罷課,這個問題依然會存在、依然要解決。因此各方面除了擺姿態、除了作政治表態或讓步外,更需要就實質問題、就各種可行的控制開支方案或新思維作深入及認真的討論,以尋求共識。這樣才能避免學校淪為鬥爭的場所。
事實上近期社會上湧現一些新構思如大學私營化就很值得仔細研究及考慮。應看到,大學私營化不單讓政府可以省回大筆資助及開支,更可以讓大學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美國的經驗顯示,私立大學雖然沒有拿到政府一分一毫的資助,可私立大學不僅無萎縮或大量倒閉,有不少反成為最優秀大學如耶魯、哈佛、史丹福大學等。也就是說,私立大學是有足夠生存及發展空間的。
更重要的是,私立大學在成本控制、運作效率、吸引學生及回應社會需求方面都比公立大學靈活得多、有效率得多。若果本地大學轉為私立大學,它們將可透過更有效方式、更多元的方法吸引不同的學生包括內地的學生來港讀大學,不用受政府規條的限制。這樣下來,本地大學不是更有機會吸引不同地區的優秀學生嗎?本地大學不是更有機會發展成區域性的教育服務中心嗎?
毫無疑問,本地大學轉為私立大學需要解決一些實質問題,例如政府可能要為大學提供一筆基金作大學的儲備、例如政府要為學生提供較多補助及貸款以協助他們支付學費等。這些問題都需要一段時間的醞釀及部署才能解決。但是考慮到大學私營化所帶來的長遠好處包括節省政府教育開支、促進大學發展等,我們認為特區政府、教育界、大學當局以及市民實在有必要盡快討論這樣的發展方向、盡快探索落實大學私營化的可能性。
(圖)八家大學學生代表昨會晤教統局局長李國章後,宣布暫時取消罷課。
司徒世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