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香港女人交往,你會發現她們用的字彙少得可憐。
像吃到甚麼好東西,她們從來不讚好吃,只說一聲「得意」。一切事物,任何場合,都以「得意」二字表達。
這個髮型好不好看?得意。那種花美不美?得意。這孩子聰不聰明?得意。喜不喜歡那種鬚後水的味道?得意。
凡事不贊同,就大喊「黐線」了。
玩多一個鐘才回家吧?黐線!明天七點吃早餐?黐線!要不要抽一口煙試試?黐線!送一百朵玫瑰給你?黐線!
有甚麼新主意,向她們說了,香港女人就會用「好賤」來做結論。
不如一塊去玩過山車吧?好賤。那傢伙服務態度不好,不必給小費吧?好賤。多吃點雪糕不會胖的?好賤。
有時「黐線」和「好賤」也有交換來用。一起脫光衣服去浸溫泉吧?這時本來可以好賤來表現,但她們瞪了你一眼:「黐線!」
黐線與好賤,在同學同事和朋友之間運用,甚麼話都可以說,但到長輩們也黐線來,好賤去,套她們的話,就是不很「得意」了。
不但字彙少,一個「請」字也不肯用。打電話找朋友,辦公室裏的女人總是說「等等」二字。友人說:教她們一輩子,還是「等等」,當今工作難找,是炒魷魚年代了。
要香港女子說一句「早安」,也不容易,這次旅行團那幾個年輕的,早上從來不打一聲招呼,還是上了年紀的有禮貌。
香港男人多過女人。女人自恃青春,禮教和用辭不必管它,以為一定嫁得出去。久而久之,成了老姑婆,還是黐線和好賤,更沒資格當上「得意」了。
當然,也有例外,妳就是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