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湖南3縣爭稱「夜郎」

貴州湖南3縣爭稱「夜郎」

為吸引國內外遊客,內地縣市近期興起改名熱,四川南坪縣改名為九寨溝縣、湖南大庸改名為張家界市、雲南中甸更索性命名為香格里拉縣,成為中國首個以外國小說地名命名的地方,而貴州水城、赫章及湖南新晃,更為爭奪「夜郎」之名爭吵不休。
「夜郎自大」這個成語,比喻別人無知自大,但貴州省的水城、赫章兩縣以及湖南的新晃縣,近期卻掀起夜郎地名爭奪戰,希望將自己的縣名改名為夜郎。據報,赫章縣已向地區有關部門提出申請,並成立以縣長為首的更名小組,而新晃縣亦不甘後人,月前更由懷化市民政局出面,向民政部門遞交申報資料。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長宋世坤卻表示:「今天的夜郎之爭,都是出於發展地方經濟的考慮,與研究夜郎沒有甚麼關係。」據報,漢代夜郎古國面積廣闊,在貴州省西部。而夜郎亡國後,歷代中央政府分別在湖南、貴州等地設立的郡縣也取夜郎之名,因此,現在哪個縣叫夜郎與歷史關係不大。

內地縣市掀改名熱
新華網報道,在旅遊熱的推動下,內地多個縣市近年興起「改地名、爭出名」潮,而且地名愈改愈令人驚奇。遼寧省鐵法市原是鐵嶺、法庫兩縣各劃一部份鄉鎮設立的,故以兩縣首字命名,但當地人認為「鐵法」之名毫無歷史文化意義,而且拆開來看就是「金失水去」,於是在去年改名為調兵山市,據說是曾與岳飛對抗的金國名將兀朮曾在境內的一座山上調兵遣將。
不過,有內地專家指出,經營城市包括許多因素,改名僅能發揮一般作用,根本不可能「一改就靈」,況且會付出改招牌、執照等的成本,改名應當慎行。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