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天獵捕 雞頭作餌 300人圍觀<br>鱷魚兩度由專家手中逃脫

首天獵捕 雞頭作餌 300人圍觀
鱷魚兩度由專家手中逃脫

【本報訊】澳洲鱷魚專家利弗(JohnLever)昨首天到元朗南生圍山貝河捕鱷魚,他在三個半小時準備及搜捕過程中,先後兩次在草叢及河中發現鱷魚並嘗試捕捉,但在觸及鱷身時,由於鱷魚受驚迅速逃去。利弗今日上午會再到現場視察放餌的情況,待傍晚潮退後再行捕鱷。在昨日捕鱷過程中,吸引逾三百名市民及記者到來。 記者:徐雲庭、劉柏麟、陳天華、李志強、薛家傑

昨晨七時,到發現鱷魚蹤影的南生圍山貝河觀鱷的市民已結集二十多人,鱷魚曾經在水面出現游弋不足一分鐘便消失。至中午十二時,山貝河已結集了包括中外記者及市民逾三百人,場面墟冚。其間鱷魚先後再四次出現,其中一次更爬上草叢上覓食。警方於下午三時到來清場,驅趕現場的人群及匿藏在村屋的人士,及封鎖河道對岸二百米的範圍,以遠離捕鱷的地點,避免鱷魚受噪音驚嚇不敢露面。

不准記者用燈影相
漁農自然護理署人員則在場為利弗準備捕鱷的裝備,包括一艘電動小艇、用來引鱷魚進食的十二個雞頭、魚絲、浮波、絲帶、特製鐵叉、長短竹竿及在泥沼中步行的鞋。漁護署助理署長(自然護理)黎接傳在現場呼籲市民及記者要合作,在專家捕鱷的過程中要將手機及對講機關掉,相機的閃燈及強力燈光亦會將鱷魚嚇退。他表示,若然專家將鱷魚擒獲是技術的表現,捉不到則是欠缺運氣。
利弗原定提早一小時在下午四時到山貝河部署捉鱷,但卻因要準備工具結果遲了一小時到來。他表示昨日天氣良好,有利捕捉鱷魚,愈是靠岸愈易捕捉,並很有信心將鱷魚捉獲,在捕捉的過程中不可以用麻醉槍,若成功捕獲鱷魚,會為牠打抗生素針增強其體力。利弗用十二個由魚絲及浮波綁着的雞頭做餌,如鱷魚食下雞頭後,將可依據浮波的漂浮,找到鱷魚藏身之所。利弗又指出,捕鱷過程主要是用射燈搜索,然後是徒手捕捉。他在一切準備就緒後,獨自坐着小艇在河上裝餌及沿河搜捕鱷魚。

約在晚上七時,由於天色轉暗,漁護署高級農林督察蕭劍光上船協助,利弗亦戴上射燈頭罩找尋鱷魚蹤影。據利弗事後稱,他曾經在發現鱷魚及誘捕籠附近,在距小艇十米遠的水底發現鱷魚的蹤影,由於鱷魚兩眼相距只有兩吋,估計牠不足兩歲,身長一點二米,是一條小鱷,而鱷魚的雙眼在射燈中會呈橙色。至晚上八時半,利弗放棄捕鱷與漁護署職員返岸,結束三個半小時的捕鱷行動。
據利弗表示,在搜捕鱷魚的過程中,他在鱷魚發現的位置包括岸上及河中,曾經兩次與鱷魚近距離接觸,兩次都有觸及鱷魚身體,由於有燈光及鱷魚受驚,被牠迅速沒入河中逃去。礙於潮漲關係,所以決定收隊。

今晚潮退再次行動
他將於今早八時再到山貝河了解放餌的情況,並在傍晚潮退時候繼續捉鱷,但他對捕捉鱷魚仍充滿信心,若然失敗便會感到尷尬。利弗不願估計需要多少天才完成任務,只說:「直至我捉到牠為止」。
協助利弗捕鱷的漁護署高級農林督察蕭劍光則稱,在捕鱷的過程中學到很多,利弗豐富的經驗,令他在處理濕地爬蟲時,上了寶貴的一課。

捉鱷專家利弗展開行動前,向記者講述他準備捉鱷的工具(艇上)。 王子俊攝

下午先在小艇上綁好雞頭拋下河,布下誘捕鱷魚陣。 司徒世華攝

晚上與漁護署人員坐小艇到岸邊草叢,找尋鱷魚蹤迹。 司徒世華攝

捉鱷專家在南生圍山貝河誘捕籠附近岸邊,布下「十二雞頭陣」(方格),每隔十米放一雞頭誘捕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