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筆者「度橋」及演出港台電視節目《頭條新聞》內裏的一個小小環節《中間台》以來,發覺在不同的媒體玩政治創作是有不同的要求及規限。網絡上的創作是最自由的,而且差不多是不用問責;報紙專欄的創作也很自由,不過你要問責;電視節目的創作就因為你及製作單位必須問責,所以自由度相對低了。以《中間台》的創作要求及路線,是播出的作品立場要中立,但中立得來又要有小小立場,但那個小小立場又不能太明顯,最好能令到不同層面的觀眾會從不同的角度發出會心微笑,對,不用大笑,大笑就太低檔了,一種不能解釋的會心微笑是最高檔的。顯然,難度極高。
其中有好些胎死腹中不能在電視上出現的,就讓它們在文字媒體上,加上讀者自己幻想的畫面,重見天日。
參考某速遞公司廣告:
唐唐做嘢好識變通,人哋要走3年嘅路,佢可以走5年。
人哋做嘢實牙實齒冇彎轉,佢就用非一刀切的非一刀處理方式。
人哋講親嘢都敦起個有型有款阿董格,佢就講親嘢都笑到見牙唔見眼四萬格。
當我哋見到啲咁嘅人,就梗係唔會放過啦!
(畫面:唐唐已坐在立法會上)
財爺,使命必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