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香港擁有一座真正的博物館,建設西九龍文娛藝術中心?太遲了。
不要奢望模仿倫敦、紐約、巴黎,那是永遠永遠不可能的。看看西班牙的馬德里。馬德里沒有自稱「歐洲國際都市」,沒有一座「文娛藝術中心」,以示西班牙人如何「有品味」,但馬德里市中心有一座博物館,名叫普拉渡(Prado)。百年以來,西班牙的王室都喜愛藝術,經常徵召第一流的畫家進宮。二百年前,西班牙國王斐迪南決定,王室的藏畫應該向公眾開放,從此普拉渡就成為博物館,藏品就享負了名聲。
一座博物館,要有一個魅力四射的靈魂,像羅浮宮的蒙娜麗莎。普拉渡的靈魂,不是一幅畫,而是西班牙畫家哥耶。哥耶最傑出的作品都在這裏,像著名的油畫《一八○八年五月三日》︱︱這幅作品,記述了拿破崙的法軍侵略西班牙,西班牙的游擊組織奮起反抗失敗,遭受法軍集體處決的場面:畫面的左側,是穿白襯衣的地下領袖馬迪里諾斯,向法軍劊子手的一排長鎗無畏地舉起雙臂。右側的火鎗隊穿着灰藍的大衣。畫面的色調處理,是民族英雄的色彩很光亮,像有一盞不知在哪裏的光源,把光射在他身上,令他像一個神聖的殉道者。面前的法軍,一張臉孔也看不到,處於黑暗的一方。畫面的光暗對比非常強烈,地上橫躺着兩具屍體。主角馬迪里諾斯的身後,還有幾個面對死亡而流露恐懼的人,但無畏的主角舉起雙臂,狀似向敵人怒呼:我才是地下組織頭目,要殺,衝着我來吧。一座博物館,要有一兩幅這樣的鎮藏之寶,就像半山的一座價值五千萬的豪宅,住客該是一個百媚千嬌的情婦。倫敦的英國國家畫廊因莫奈的幾幅著名的水蓮而垂芳於世,羅浮宮因蒙娜麗莎而成為藝術的聖城,普拉渡博物館因為哥耶的靈魂而不朽。這不止是一名中國退休領袖所喻的紫砂茶壺裏的一層茶垢,而是一個茶壺,因為太古老,因為經歷了世代的浩劫,而壺裏熬成了一隻精靈,用茶壺沖一杯茶,那隻茶鬼就順着喉嚨爬進了品茶人的血液之中。
這是博物館的意義。文化藝術不是一個暴發而拜金的社會能用錢「發展」起來的。沒有千尋百覓之後,走到普拉渡的博物館來與哥耶的名作相認過,很難領悟這樣的道理,就像一對情人,經歷了萬水千山,終於在時光的畫廊中相遇,一切是似曾相識,見到那張眉目如畫的臉孔,恍如隔世,才暗自驚叫一聲:啊,那個人,原來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