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消費者委員會公開十張預繳長途電話卡的名單,呼籲市民及遊客不要購買,因為接到消費者投訴,購買後才發現這些電話卡無效,或打了一次便失效。電訊管理局表示會加強打擊不法經營者。
記者:翁煜雄 黎國強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副主席程伯中,在最新一期《選擇》月刊的記者會上說,今年頭十個月收到一百七十九宗涉及無效電話卡的投訴,去年亦有逾二百一十八宗,前年有一百八十二宗。其中有投訴人今年六月花五十元買了一張「福×星」電話卡,只能成功打往福州市一次,投訴人致電「福×星」的熱線又沒人接聽。消委會介入調查後發現,該公司並無按法例領取電訊牌照。
另外,有投訴人去年購買一張價值一百元的「人×通」電話卡,發現卻不能使用,投訴人親自到該公司查詢,職員着她增值三百元便可再使用,如是者她增值數次一直沒發現問題,其後,職員着她將錢存入公司銀行戶口,不用再到該公司增值,投訴人照着做,也能繼續使用該卡。但至今年五月她再存入五百元後,電話卡卻再次失效,她遂再到該公司理論,職員答應退錢,但事後公司已倒閉。
另一投訴人在一間便利店購買一張本地流動電話網絡商的國際漫遊電話卡,面值一百八十元,投訴人使用時才發現從廣州致電本港每分鐘收九元,較廣告聲稱的昂貴。
程伯中說,部份公司向大型網絡供應商購買通話時間,然後以電話卡形式轉售予市民,而有關無效電話卡往往價錢較平,市民應小心。他說,要識別無效的卡,消費者應留意電話卡上的接駁短碼、牌子和發卡公司,以及查看電訊管理局公布的無效預繳電話卡名單,但他承認,市民一般難以辨認。
他認為預繳式服務有一定風險,消費者應避免預繳太多款項,以免一旦供應商倒閉便蒙受損失。
電訊管理局發言人說,該局已在網頁公布失效電話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