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全國科學院周四宣布,由前諾貝爾獎得主文特爾領導的研究小組,用了短短十四天,用脫氧核糖核酸(DNA)製成了一種人造合成病毒,對比去年有科學家用三年時間首次製成人工病毒,這是一次重大突破,而且是製造能夠清除污染和產生環保能源的人造微生物的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
美國生物代替能源學院創辦人文特爾率領的科學家,從商業用途得來的DNA,在兩周內極速地像結繩一樣,把五千三百八十六串DNA結成基因序列,合成出一種名為Phi-X的病毒,病毒的遺傳密碼跟一種會吞噬細菌、結構簡單的自然病毒完全一樣,但對人類無害。
科學家終極目標,是研究出可以在輻射和極污染的惡劣環境下生存的人工微生物,用以吞噬有毒物質、生產環保能源和清除污染。
雖然科學家今次用上已知的分子生物學理論,但他們製成人工病毒的速度和精確性,仍有很大突破。去年七月,有研究員利用自然存在於細胞內的酵素,首次合成小兒麻痹病毒,但用上的時間是三年,而且病毒基因序列有缺陷。
今次研究報告指出,雖然合成出的是一種簡單的生物,但成果會是「製成結構更複雜的生物的踏腳石」。美國能源部長亞伯拉罕,形容今次的成就「是異常特別和令人興奮的發展」,會加快「我們面對刻不容緩的能源及環保的挑戰時,發展出生物上的解決方案的能力」。
亞伯拉罕更指,以現時科學家的進度,「很容易想像,在不久將來,人工微生物會生存在燒煤發電廠的污染排放控制系統,清除污染或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用人工微生物去減低水質污染;或減低受放射性污染了的水的有害影響。」
文特爾說:「這是一次中期進展,現在我們有望提升到另一個令人興奮的新領域。……能夠製造出人工基因序列,可能會提升我們的能力,達至可以製造用於重要能源和環保範疇的微生物。」
美聯社/法新社/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