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來有訊 - 陶傑

潮來有訊 - 陶傑

大法官平機會事件,大法官鬥敗下台,在記者會含恨控訴,遭到「離棄」,也受到「傳媒審判」。
大法官之錯,錯在完全不懂得甚麼叫政治。在政治的世界裏,今天擁吻,明天離棄,是家常便飯。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精心栽培了繼承人安華,後來看見安華過於親民主,一樣把他離棄。毛澤東立劉少奇為接班人,後來眼見赫魯曉夫批判死後的史達林,不但離棄劉少奇,還把劉少奇活活鬥死。戴卓爾夫人為保守黨連贏三次大選,但後來因為人頭稅引起全國公憤,保守黨眼看戴卓爾夫人成了負資產,發動黨內政變,離棄了鐵娘子。

大法官遭到董建華遺棄,有甚麼出奇?政界就像股場,這一次,董特首終於學會狠下心來斬倉了。就像一個小孩,成長到六歲多,終於奇蹟地自己拔出嘴巴含了六年的一個塑料奶嘴,伸出雙臂,開始「呀呀呀」地叫嚷出一些模糊的音節了,董先生這次贏得四周驚喜交集的掌聲,是應該的。
特首離棄舊歡,土共不便罵董,大法官又怪責傳媒「審判」,土共們認同附和,而洩憤大罵。但他們忘記了:彭定康在香港也被親中傳媒審判了五年,卻有效管治到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下旗歸國。布殊攻打伊拉克,天天遭到英美自由派報紙的審判,布殊沒有怪責過傳媒半句。在不觸犯誹謗法的大前提下,一個自由社會,傳媒絕對有權審判一名掌有公權力的公眾人物,況且傳媒最多只能「審而不判」,因為傳媒的「判決」沒有約束力。香港一些沒有自律的中英傳媒也早已判決董建華應該下台,升任「黨委書記」而多出國旅行,但「判決」從未執行,關鍵在北京的主人決定還是不可以離棄董建華。
失敗而轉罵傳媒審判,只會進一步顯現一個自以為是「國際都會」的小農部族社會的天真。英國左派女權運動家潘潔思(ChristabelPankhurst)說:「不要向報紙或公眾發脾氣,是從政的第一規條」(NeverloseyourtemperwiththePressorthepublicisamajorruleofpoliticallife)。下議院的右翼議員鮑華也說過:「從政者怨責傳媒,正如一艘船的船長抱怨大海」(Forapoliticiantocomplainaboutthepressislikeaship’scaptaincomplainingaboutthesea)。
豈止,從政而好罵傳媒,還像一個已經三十六歲的女人,每個月都嘮嘮叨叨地向不相識的人投訴,那上帝為她安排的那點點生理異變,是令她多麼痛苦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