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班美國、荷蘭和加拿大科學家聯手研製一種治療丙型肝炎的新藥。新藥稱為BILN2061,在初步試驗階段中可將丙型肝炎病毒大幅減低,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但現階段仍須使用有較多副作用的混合治療法。本港每二百人便有一人是丙型肝炎的帶菌者,就連戴耳環人士亦有機會染上此病,但卻難以在病發初期察覺。
記者:李敏怡 攝影:蔡鴻雯
丙型肝炎又稱為「沉默殺手」,原因是病情難以在初期察覺,直至被驗出患病時,病情已進入慢性期,肝臟已有一定的損壞。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肝臟科)副教授陳力元醫生指出,雖然大部份的丙型肝炎患者,初期的病徵並不明顯,但其實卻是有迹可尋。
陳醫生說大多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後,會出現急性肝炎,在這階段,患者會有感到疲倦及有輕微感冒的症狀,由於未必會出現黃疸,所以很多人都未能察覺。
丙肝高危一族
陳醫生指出如果屬於以下人士,而又出現上述的症狀,那便要加倍留意:
1.曾在九十年代前接受輸血
2.吸毒、共用針筒
3.沒有固定性伴侶
4.曾穿環、紋身
陳醫生說如能在早期發現,可防止急性肝炎轉化為慢性肝炎,九成病人只需接受半年的干擾素便能痊愈。如未能在早期發現,在往後二十年便會有10%-15%演變成肝硬化,及後轉化成肝癌的機會是1%-4%。
肝硬化成因:飲酒
陳醫生指出以下兩個因素能加速肝硬化:
1.年紀愈大,出現肝硬化的機會便愈大。
2.經常飲酒,肝功能本身已較差,如患上丙型肝炎,會較易轉化為肝硬化。
陳醫生指出丙型肝炎在八十年代尾出現,是一種較新的疾病,此病在新藥BILN2061未可普遍使用前,混合療法仍然最有效,所以患者仍須面對一定程度對藥物的副作用。陳醫生說六成人經過半年至一年療程便能康復,一些在九十年代初接受治療的病人,現在康復的情況亦十分理想,轉化為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大大減低。
副作用:一成人頂唔住
陳醫生說雖然混合治療效果理想,但仍有一定的副作用。接受治療的病人當中,十個會有一個抵受不了副作用而要中途放棄;兩至三位患者則需要減少藥的份量。不過,大多副作用在停藥或減低份量後會漸漸消失。混合治療中兩種藥物副作用如下:
干擾素
1.感冒發燒、肌肉痠痛和骨痛
2.心情變差,甚至出現抑鬱
3.掉頭髮
4.白血球、血小板下降
5.誘發甲狀腺病
Ribavirin
可引致貧血,但由於份量只是治療SARS的三分一,所以副作用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