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印度和中國的海軍將在上海附近海域進行歷史性聯合軍事演習,合作演練海上救援、搜救。這是兩個曾因邊界糾紛而兵戎相見的亞洲大國,第一次軍事合作,也是兩國走向全面和解的具體表現。雖然軍事意義不大,政治意義卻非同小可。
這次軍演是印度國防部長費南德斯今年四月訪問中國,到上海拜會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時,主動向中方提出來的。個多月後,印度總理瓦杰帕伊訪華,兩國開始和解,而中方也在此時告知印方,接納兩國聯合軍演的建議。
事實上,印度海軍近年非常活躍,先後跟美國、俄羅斯、英國、新加坡、緬甸等國進行過聯合軍演,規模都較與中國合作的大。
而且,中印海軍只不過出動二線的戰艦,演練的項目都是最基本的聯合搜救,並非甚麼戰術合作,對增進雙方軍事合作並沒甚麼實質意義,這也不是雙方的目的所在。
從今年初開始,印度調整外交戰略,把中國視作重要的拉攏對象。瓦杰帕伊成為十多年來首位訪華的印度總理,並承認中國對西藏的統治(中國則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印度向中國伸出橄欖枝,當然有所圖謀。
「九一一事件」後,印度在美國的反恐戰略地位急升,美印的戰略專家更構思建立「亞洲版北約」,以印度及美國在亞洲的盟友為主,用意是遏制中國。
印度主動與中國修好,一方面穩住中國,希望中國不反對她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另方面也藉機向美國施壓,換取美國更多的援助和讓步。印度的另一個目的當然是挖巴基斯坦牆腳,動搖巴國的根本。
中國對印度的目的當然清楚。巴基斯坦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親密盟友之一,「九一一事件」後,巴國與美國的關係迅速升溫,儼然成為盟國。
對中國而言,巴美結盟絕非好事,意味美國對中國的包圍圈將進一步收緊,中國的戰略處境極度不利。中國實在有必要擺擺姿態,「警告」巴基斯坦不要過於親美。
當然,這個「警告」要適可而止。因此,與印度合作軍演前,中國先於上月底在同一水域與巴國海軍進行聯合搜救演習,並安排巴國總統穆沙拉夫上星期來訪,以安撫巴基斯坦。
此外,中國也有意藉此提高軍事透明度,讓亞洲鄰國放心,也是中國在區內增加影響的舉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