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籲教學生粵語拼音

學者籲教學生粵語拼音

【本報訊】本港推行母語教學,但有教育界人士指出,不少學生,甚至教師說廣東話時,字音不準及有懶音。原因是本港的中文教育,偏向着重書寫方面,忽略誦讀,未有如其他華語及英語地區的教育制度,教授學生母語拼音,以致發音不準。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及香港教育學院昨公布一項涉及十一個地區的母語教育政策調查,包括五個華語地區(香港、內地、台灣、澳門及新加坡)、五個英語地區及日本。
負責該調查的港大教育學院副教授歐陽汝穎在記者會上指出,英語地區的學校,固然有教學生英語拼音;而在五個華語地區中,除香港外,其他四個地區都有要求學生必須學習拼讀及拼寫母語拼音。
歐陽汝穎表示,漢字雖不是拼音文字,但學習母語語音,不只有助糾正讀音,並有利學習外語。她促請教育當局推行廣東話拼音教學,由學生小一開始便教他們學廣東話語音。

教師學生都有懶音
她指出不少學生說話時有懶音及發音不準。她說,有時仍會從電視或電台節目中,聽到有人將病入膏肓中的肓讀成「亡」,或將如火如荼中的荼讀成「茶」,「如果學生學語音,查字典時都會睇埋注音,就能夠減少讀錯。」
香港教育學院語文教育中心副主任梁慧霞不諱言,有的準教師不知「男、女、我」三字有鼻音,「國、過」讀成角,要她糾正。中西區一名中文科教師許小姐昨透露,曾經在觀課時,發現有教師也讀音不準,她認為教育學院在培訓教師時必須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