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 課 - 吳靄儀

罷 課 - 吳靄儀

多間大學的學生聲援理大學生罷課,抗議政府削減大學經費。身為前任中文大學校長的教統局長李國章,以學生沒有新意見向他說為理由,拒絕接見學生,態度強硬,可謂「理曲氣壯」。會面是為了溝通,並非提供新意見。要是有新意見可提供是會面的先決條件,則恐怕大部分的問責高官及特首和議員之間的會面都須取消了。
事實上,削減大學經費整件事的關鍵在於政府的態度強硬,一意認為大學專門浪費金錢,政府只要堅持削減經費,大學知道無法躲避,就自然會做到。不但能做到,而且削減經費之後的大學,成就和水準會更勝從前,更有資格成為世界一流,畢業生會更有就業前途,更符合知識型社會的需要,因為「金錢不是一切」,增加撥款不一定等於提高水準,削減經費就大有可能做到水準提高了。
「金錢不是一切」,應放諸政府架構亦準,政府部門也削減了不少開支,為何不見水準和效率大大提高呢?這種分明是歪曲的道理,但高官說出來卻氣壯河山。
不但教統局、教育署,教資會主席的態度也是同出一轍,對於大學表示困難或反對,全部諉於「削減經費自然會帶來痛苦」,很明顯地表示大學不過在製造麻煩,硬是不肯決心瘦身。即使削減經費無可避免,有誠意了解大學的困難、真正對大學工作有承擔的人是不會流露這樣的態度的。在這個政府的處理之下,罷課大有可能發展為風潮,官員的強硬態度結果只會將風潮推向鎮壓,絕不會幫助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