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削減教育經費所引起的爭議愈來愈大,正當不同教育團體對削減教育經費的反應愈來愈激烈的時候,特區政府的主要官員不僅無法向各方面解釋有關政策,反而出現各懷鬼胎、各說各話的情況,把問題推來推去。
我們認為,像這種毫無章法、毫無計劃、毫無團隊精神的管治方式只會令爭議愈演愈烈、只會令控制開支的工作寸步難行。
正如我們在較早前曾說過,政府財赤嚴重,控制開支該是整個政府、所有問責官員的問題,並不單是財政司司長或某位局長的問題。
因此,各主要官員該做的不是希望透過明爭暗鬥爭取更多資源,而是要向不同團體、不同社群以至公眾解釋控制開支的重要性,並且讓公眾就政府開支的優先次序作認真討論,以確定控制開支的方向及力度。
只有這樣才能令政府開支盡量用在市民最需要的服務上,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令公帑花在「點綴昇平」或浪費的項目上。誰知道政府的主要官員反而把有關過程變成爭奪資源的鬥爭、變成爭奪權力的鬥爭。像這樣的表現怎不令人失望之極呢?
除了不該把控制開支計劃變成內鬥的戰場外,我們認為各主要官員在控制部門開支時該引進新思維、該採取更靈活的手法,而不是把焦點集中在數字上。以控制教育開支為例,教統局局長及其他決策官員就應詳細檢討及考慮最近幾年推行教育改革所衍生的額外開支是否物有所值,並且應研究以更有效的方式如學券制提供教育服務。
事實上過去六年來特區政府額外投入教育的資源並不算少,從增長率來看更是各項政府開支之冠。
只可惜這些因教育改革而增加的開支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導致教師怨聲載道、家長暈頭轉向的可怕情況,反而導致政府投入愈多、教育質素愈差的局面。像這樣的開支,怎能不檢討、怎能不重新考慮呢?
此外,學券制由於直接把政府資助放進家長口袋、放進學生口袋。這樣的安排將可以減省很多不必要的行政程序、將可以減省很多不必要的規條,從而減省不少投放在教育行政方面的開支。要知道目前不少教育開支其實都耗費在負責行政的官僚架構上,若果能透過學券制減省這方面的開支,不是可以盡量把資源放到學校、學生身上嗎?不是可以避免因削減開支而影響教育質素嗎?不是可以減少社會的爭議嗎?
(圖)政府削教育經費的爭議導致主要官員把問題推來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