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從電腦和互聯網日趨普及後,人們無論在辦公室或家中都會長時間使用電腦,每天重複性使用滑鼠及鍵盤,隨之而來是愈來愈多人出現肩膊及手腕痛楚的情況。最近一項研究進一步確定,重複性動作,只需短短三至六周,已足以引起各項上肢及手腕的毛病,如腱鞘炎及腕管綜合症,若不及早治理,腕管一旦壞死,便無法醫治。 記者:謝穎詩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指出,至今腱鞘炎及腕管綜合症的成因仍是眾說紛紜(腱鞘是包着長肌腱的管狀纖維組織。手和足部最多,有約束肌腱和減少摩擦的作用),但醫學界曾質疑工作間重複性動作是否引致這些上肢毛病的唯一原因,其他成因如病人過去的患病紀錄,以及個人的家庭生活習慣等等。
美國費城坦普爾大學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老鼠實驗發現,認定重複性動作的確可引致上肢毛病。
研究小組發現老鼠接受重複性動作後,短短三至六周便出現腕管綜合症,重複的動作愈頻密,病徵愈明顯。研究指出,有關論證有助及早預防這類上肢毛病,減低肌肉及手腕引致嚴重勞損的問題。
腱鞘炎及手腕綜合症近年引起不少關注,腱鞘炎是因為肌肉筋骨勞損所致,若經常使用手部,例如打電腦、用滑鼠,手部的腱肌便有發炎及腫脹的問題,患者的頸部及手部會常常感到痠軟及痛楚,嚴重的話連擰毛巾也無力。腕管綜合症與過度使用手腕有關,患者手部感到麻痹,拇指、食指及中指指尖的敏銳度減低,肩膊痛楚等。
勞工處今年初曾進行一項問卷調查,近二千名受訪者中,逾七成五受訪者表示,工作時或工作後覺得上肢肌肉筋骨勞損,七成人更常常感到上肢及手部不適。
骨科專科醫生林自強稱,重複性的動作可以令肌肉組織發炎,例如長期輸入資料,使用鍵盤等,手部的筋腱及連接筋腱的腕管便會發炎。他指出,香港很多人患有這種手腕病,這些毛病應及早醫治,否則一旦腕管壞死,便無法醫治。
他強調,若患病初期,病人需要服用輕劑量的類固醇,令勞損的肌肉消炎,以及透過物理治療改善骨肌。如腕管已出現硬化或厚身,便要施手術,放鬆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