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梅艷芳「ClassicMoment」演唱會的評語都是異口同聲:「好睇!」華麗的衣服,堂皇的舞台,PopBand與管弦樂團,還有每晚不同的嘉賓,縱使觀眾都知道梅艷芳抱恙,唱歌可能有點失準,但大家都不介意,仍然覺得「好睇」。
唱歌音準是重要,但不是最重要,否則大家聽電腦或機械人唱歌就是。香港人的包容能力有時好低,但有時卻很高,這也是很多新晉歌星縱使頻頻走音仍能受歡迎的原因。
坦白說,不是太多人有莫札特的耳朵,可以分辨八分一度的音差。一般人耳朵不夠靈敏,根本不知道台上歌星走了音。耳朵不好也正正是很多人唱歌無法保持音準的原因。
不過,即使耳朵明明聽得出歌星走音,人們仍然樂意聽下去,甚至買走音歌星的唱片,這是因為「歌星」除了包括歌聲,也是一張吸引的面孔,也是一些漂亮的衣服,也是一連串叫大眾有反應的行為(包括正負面新聞和緋聞),而這一切就是一個package的良好感覺。「唱歌音準」比起「令人有良好感覺」,那麼前者實在太容易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