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揀基金兼顧瓣數多

理財智慧:揀基金兼顧瓣數多

你有否曾經投資在基金之上?相信全港的就業人口中,大多數人都會直接或間接投資在基金之上。他們可能未曾自己買賣過基金,但在強積金或公司退休計劃之中,每月的供款便會投放於不同種類的基金之中。
最近看到有銀行把基金買賣比喻為基金的超級市場,在銀行之中,能夠很容易地買賣基金,而投資者可按自己喜好,選擇有關基金。銀行會在網上陳列可發售基金的資料,當中包括基金章程、年報及基金價格與往績表現等。情況就有如超級市場,貨物放在貨架之上,客人可以隨意把摸隨意觀看,然後判別是否值得購買。
但事實上,投資不等同消費,單看基金的特性是不足夠。投資之時,要考慮基金的風險和回報。以筆者為例,我甚少買賣一些新創立的基金。就算其概念有多好,但因缺乏歷史數據,根本甚難評核其風險。

TMT基金堪為鑑
例如在2000年科技股熱潮之時,有不少所謂TMT基金成立,而TMT便是指科技(Technology)、傳媒(Media)及電訊(Tele-communication)。當時因為TMT概念當炒,結果認購這些基金的人甚眾。但因缺乏往績關係,投資之時只因着眼概念,而並未考慮風險與回報的問題。數年後的今天,成績如何?相信曾經投資在TMT基金的人都會歎一句,原來這些基金的風險可以是如此的高!
站在基金銷售的立場,基金公司通常只會顯示基金投資最美好的一面,例如過往基金回報多好。至於基金風險的問題,通常會盡量省略。究竟投資基金之時,要注意些甚麼?明天續談。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