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 苦 - 蔡瀾

吃 苦 - 蔡瀾

日本人有敬業樂業的傳統。用起人來,是一件樂事。
要是一間商行或一家餐廳,做出名堂之後就不怕沒人用,很多人前來應招。如果是藝術家,更有父母把子女送上門,哀求老師指導一門手藝,薪水多少不拘。
我這一次去金澤最好的壽司店,本來星期四休息的,但專為我們開業。
「夥計們不抱怨嗎?」我問該店老闆。
他微笑:「我說甚麼,他們只有照做。」
來壽司店當學徒,從掃地洗碗開始,做個兩三年,連一把刀都不讓你磨。
「這看他們有沒有耐性。」老闆說。
「耐性?」
「是呀,枯燥的工作,能不能夠忍受?態度認不認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得出來。連這一點基礎也沒有,怎麼切魚?」
「三年之後呢?」
「可以教他們拿刀?」老闆說:「不過魚是不可以碰的,那麼貴的食材劏壞了怎麼辦?教他們削蘿蔔,要片得像紙那麼薄,中間不能斷。這一削,至少一年。」
「哇,那麼學到成為壽司店的大師傅,一共要多久?」
「至少十年。」他一本正經回答。
「那麼辛苦的工作有誰肯做?」
「城市中已經難找,鄉下地方還是很多。如果在我這裏做過,一生不怕沒人聘請。大學生文憑是不值錢的。」
從窗口望出,一棵柿子結得滿樹。
老闆命令夥計:「取!」
那個笨手笨腳的學徒爬了上去拼命採,不小心一下子從樹上摔下,鼻青眼腫。
老闆若無其事:「學習的過程中一定犯錯,就用砧板在他們頭上大力一敲。這一敲頭破血流,以後甚麼苦都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