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錢其琛退休後更吃得開 - 張華

解讀中國:錢其琛退休後更吃得開 - 張華

前副總理錢其琛最近很活躍,他撰寫回憶錄《外交十記》在北京出版,然後飛赴美國參加老布殊發起的中美關係研討會,向兩國官員、學者擘畫未來中美關係的框架。

而且,他剛獲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委任為一個高級研究小組的成員,就全球和平、安全、經濟等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提意見和建議。下野後的錢其琛,似乎在國際上更吃得開。

回憶錄有政治任務

中共官員親撰回憶錄,雖不少見,但多只憶述幾十年前參加革命的事,最多只會說到文革前後,不會像錢其琛那樣,把他八八年出任外交部長以來的重大外交事件,包括「六四」後中美最高層秘密接觸、李登輝訪美引發的政治風波如何解決、香港回歸時的中英爭拗等「機密」,如數家珍搬出來。顯然,這本書的出版,是經過中共最高層批准,也隱含不少「政治任務」。

首先,錢的回憶錄是要「正視聽」。書中的外交大事多是與美國的恩怨,之前已在多位卸任美國官員、外交智囊的回憶錄中披露出來,中譯本也在內地廣泛流傳。

但這些回憶錄只提供美方視野,照顧美國人需要,即使他們力求客觀,也一定不是事實的全部。錢其琛的回憶錄正好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提供中方版本的「事實」,以正視聽。

第二,回憶錄是在肯定他和江澤民的外交成就。過去十多年,中國的「大國外交、圍堵台灣」外交戰略,可說相當成功,既衝破了西方「六四」後的制裁,也壓縮台灣的外交空間,江澤民、錢其琛功勞不少。

但現在的國際形勢已改變,中國的綜合國力已大大提升,需要有別於以前的新外交思維,特別是與周邊國家建立更密切關係,以突破美、日、俄圍堵。

可做民間外交大使

第三,錢其琛未來的角色。外國政客退位後,多以「民間人士」身份活躍於國際社會,甚至作為密使、調停人等穿梭各國。

美國前總統卡特、前國務卿基辛格、新加坡資政李光耀等,都是民間外交大使。他們既獲當政者信任,也熟悉外交上的具體操作,實是國與國之間敏感交往的理想人選。

可是,中國根本不存在下野的民間人士,過去兩岸秘密來往都是靠商人穿針引線,既不可靠,也不安全。錢其琛倣效外國政要,下野後寫自傳,會否也學外國退休高官,成為中國第一個民間外交大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