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教統局找專家研究遏止方法<br>一校四學生先後自殺死教育界震驚

促教統局找專家研究遏止方法
一校四學生先後自殺死教育界震驚

【本報訊】天水圍官立中學四名初中學生,竟在兩年半內先後自殺身亡,令教育界、家長及教師大表震驚,卻始終不能窺探這些少年人的心靈,他們選擇走上絕路,留下成年人難以解開的謎團。各界對如何解除這個社會危機,束手無策,呼籲當局研究學生自殺趨勢,留意學生心理健康,防止悲劇重演。 記者:黃學潤 姜偉康 梁維建 倪清江 羅偉光

昨日跳樓自殺的十五歲中三女生葉映倩,就讀於天水圍官立中學,昨日早上被發現從天逸邨寓所墮下,送院後證實死亡。警方調查後,卻發現案件有驚人之處,原來這位女生已是天水圍官中兩年半內第四位自殺學生,更令人訝異的是,四名自殺者逝世時都是十五歲的中學生。

警查最後使用之電腦
據了解,死者生前曾使用家中電腦,因此警方今日會到其寓所檢查電腦內的資料,以追查女生尋死線索。警方如此緊張,是因為於上月八日自殺的同校中三女生,死前曾通宵在電腦上與網上結識的男友傾談,之後突然留下遺書,在天祐苑住所跳樓身亡,鑑於兩件案件有驚人相似之處,警方遂循此深入調查。
該校原來在過去兩年半來,已有四名初中學生自殺死亡,除上述兩宗外,一名電腦科全級第一的中一男生,在○一年六月二十五日疑因廢寢忘餐在家中玩電腦,被父親薄責後留下遺書,走上天盛苑住所天台跳下死亡;其後到○二年十月十五日,一名中三男生疑因學業成績欠佳,在元朗寓所內吊頸自殺死亡。

疑自毀傾向網上蔓延
學生及教育界人士對同一學校連續有學生自殺表示震驚,指事件與朋輩影響及社會因素有關,研究青少年自殺行為的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黃成榮表示,該校連續發生學生自殺事件情況特別,當局必須關注。他說死者均有上網習慣,可能透過ICQ與人傾談,這種在青少年間非常流行的虛擬社交關係,會產生潛移默化效果,青少年價值觀會相互受影響,自毀尋死傾向也可因此蔓延。

黃成榮續稱,有自殺傾向的人常會是「兩面人」,即他們表面上十分堅強,但另一面卻十分脆弱,他們不覺得生命重要;能夠與他們溝通的,都是有同樣心態的人,如他們經常經ICQ商談,情況令人感到憂慮。
他在一年多前訪問過近二千名深水埗青少年,發現有一成一人覺得生命不重要,以此推算,全港有約十一萬青少年是自殺高危一族,他指出居住在新市鎮的青少年,因父母要外出工作至夜歸,平日乏人照顧,經濟低迷亦令他們對前途感到負面,「雖然經濟低迷,但去到旺角、銅鑼灣,仍然會見世界好嘅一面,市區係煩囂嘅;但去到天水圍,入夜後四周幽暗,會勾起人對前途感到迷惘。」

應留意學生精神抑鬱
立法會教育界代表張文光指出,天水圍官立中學連續的學生自殺事件,顯示本港的教育制度無法洞悉有自殺傾向的學生,「呢次係好重要嘅警號,教統局應搵專家研究呢十年學生自殺趨勢;目前學童保健只係關注學生嘅身體健康,但好多自殺嘅學生都患上精神抑鬱症,專家應該留意。」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對事件感到意外,他認為在現時教育制度下,學校缺乏生命教育,令學生不懂得珍惜生命,「多數係悲劇發生先做,但已經太遲。」
天水圍官中創立於九○年,全校約有一千一百名學生,中學會考成績絕大部份科目高於全港平均及格率,半數中七學生可升讀大學。

警員在墮樓現場撿走死者之拖鞋作證物。 黃學潤攝

鑑證科人員帶備弧光機(箭嘴),到女學生墮樓現場搜集證據。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批評學校缺乏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