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升的幅度比較,現時恒指的調整幅度依然是十分正常,12000點失守與否並不是太重要,至少未至於要因此全盤重新部署。筆者仍堅持不需要太過惶恐,近期的消息全線向好,好消息出貨是因為股市早前行得太快,因此目前變成獲利盤主導。
筆者一向主張炒股不炒市,市場氣氛雖然對短線留放有甚大影響,但長線而言卻問題不大,甚至逆市而行會是更佳選擇。可是傳媒依然過度重視恒指走勢,在這樣的薰陶下,令到不少小投資者太神經質。
筆者我行我素問題不大,可是作為股評人,經常性要面對一大堆關於市況的問題,便要一同承受太多人過度短線庸人自擾的煩惱。
以筆者最近一隻重心東強電子(615)作例,推介後一度隨着市勢回升至1.10元的水平,其後欠缺實在消息,無以為繼回落至1元的位置,如此表現已令到不少人感到擔心,尤其是同時期恒指從一路向上變成終於見頂,兼且由高位計回落了534點。
筆者認同股票是應以相對價值來衡量,藍籌股價跌了,對二三線評價有所影響,但恒指回落500點,不外4%的跌幅。二三線的吸引之處,是估值有極大的調升空間,藍籌些微的跌幅,縱使令到窄幅整固的東強相對貴了,卻未至於值得因而換馬。
何況換馬也有交易成本,一出一入已是1%以上的使費,還要顧及流通量的問題。大市調整之時,整體成交大幅回落,交投轉靜最明顯的便是東強之類的二三線。
一個小投資者注碼幾萬股,走位幾格尚有難度,筆者更加沒有理由胡亂炒出炒入,太多人不明白市場深度這個關鍵,這是令筆者甚感頭痛的地方。
其實以這種二三線作重心,一定是以長線角度出發,希望看中東強的盈利,真的隨着進一步發展汽車音響而大躍進,屆時目標價便不是只在一兩成之間。
可惜香港大部份投資者,都只是短線炒作的病態賭徒,又要看市況靈活走位,要迎合他們的口味下,並提供贏錢的秘方,難度十分之高。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