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人誌:精研譚家菜15年<br>濃湯熬翅撈白飯減飽滯

飲食人誌:精研譚家菜15年
濃湯熬翅撈白飯減飽滯

融會南北菜式技藝的譚家菜,源自清末達官譚宗俊,他跟父親譚瑩,極愛吃珍饈百味,亦講究烹調技巧,愛用文火長時間熬製湯底,煮出材料鮮味,傳至兒子譚瑑清,其三姨太趙荔鳳進一步發揚譚家菜,清亡國後,譚家家道中落,後繼無人,家廚彭長海廣收徒弟,讓秘絕的官府菜食譜,從此流傳民間,今天資深的譚家菜
記者:楊一凡 攝影:陳陶鈞

譚家菜,傳統的次序是先來冷盤小吃,佐溫熱的黃酒,讓剛碰頭的客人在大廳裏熟絡一下,然後入席嘗第二道菜燜魚翅,過後是鹹香的燉燕窩,第四道菜是鮑、參、魚和鴨等,最後是糕點甜品,且每道菜都有相當份量。過往譚家菜傳子不傳女,且不是有錢就能吃,得受譚家邀請才能一嘗佳餸,不是每個富商都跟譚家菜有緣。

濃湯吊味
譚家菜流傳至民間,後人在北京國際飯店開設「譚府」,

●從北京遠道而來的譚家菜五人組:左起炒鍋廚師吳義鵬、冷盤廚師潘忠民、總廚

濃縮上湯燜魚翅
開水白菜$75(後)?魚翅撈飯$500(前)
熱湯用的老鴨,至緊要瘦,而老雞則會滲出黃油,讓湯色看上去金黃耀目,上湯先用文火煲八小時,再用大火滾兩小時,上湯濃縮至原來的十分之一,當中火路是關鍵,太猛會滾散材料,易糊底,即是煮燶晒。上湯稠如忌廉湯,但卻異常鮮甜濃味,小鍋底加有小火苗,把白飯加進魚翅裏,熱着吃,暖和滋味。用燜魚翅的濃湯,加雞胸茸滾兩個小時,湯色馬上變得清澈,用來煮津白,就是開水白菜。

●吃過濃湯後,可喝杯檸檬茶,藉着酸甜清除口腔內的濃湯味,好讓舌頭迎接下一道菜。

冷盤刀工精細
涼拌豬耳絲$60(後)?蛋黃鴨片$75(後)
涼拌豬耳絲爽口得很,做法是先用水將豬耳烚二至三個小時,然後切片,要薄得透光,最後切絲,拌葱絲、麻油和鹽;蛋黃鴨片是將生的嫩鴨拆骨起肉,排放布上,鋪上蛋黃,捲實成肉條後蒸熟,伴薑茸吃;鴨肉很鮮,鹹蛋令肉味更濃。

燜至入味軟腍
譚式紅燒鮑片$368
鮑參翅肚是譚家菜的重點材料。廚師用濃縮了的魚翅湯底燜鮑魚,烹調好後,這湯底變成再濃縮十分一的醬汁,只有超濃縮才能吊出青邊鮑魚的鮮甜香。

慈禧宮廷糕點
芸豆卷$28(右)?芝麻涼卷$38(左)
把芸豆烚至起沙後,搓成麵糰,以紅豆沙作餡卷成條,切件成芸豆卷,芸豆口感軟綿,入口即溶,紅豆味道清甜,這道點心既不膩,也不易胖,無怪乎連慈禧太后也一吃上癮。芝麻涼卷是糯米白芝麻卷,看似普通,但糯米搓得極軟熟煙韌。

民間小吃也入圍
芸豆卷本來是民間小吃,當年慈禧太后到北海公園的靜心齋避暑,一天下午乘涼之際,聽見宮外小販叫賣芸豆卷,太后好奇,差下人買回宮中,試過以後極歡喜,遂把小販召入宮當點心師傅,芸豆糕從此列入宮廷菜名單中,譚家菜傳人譚宗廣得太后邀請,進宮赴宴,席間吃到芸豆糕,極有印象,就把這宮廷點心,加進譚家菜菜譜當中。

食客兩句

Emmy:魚翅撈飯的湯底好濃,好似西式忌廉湯咁稠,但味道好鮮。

Jenny:我最鍾意食點心仔,好似芝麻涼卷、芸豆卷同小窩頭,的骰雅致。

文華廳(28254025)
地址:中環干諾道中5號文華東方酒店25樓
座位:72個
營業時間:12:00nn-3:00pm,6:30pm-11:00pm。供應期至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