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多士童年 - 吳靄儀

焦多士童年 - 吳靄儀

難得一晚不用趕工作,原應趁機早點休息,不料追看著名烹飪書作者NigelSlater的童年回憶錄《toast》,竟看到凌晨三四時。不過也是值得的,因為這部回憶錄委實別開生面,其實全書正面寫的應該稱為「童年食物回憶錄」,側面才是寫他的家庭背景,發生的種種變故,以及那個時代的英國中產階級生活的諸多偏見。
每節寫得很短,題目都是最普通的食物:多士、北極雪糕卷、肉醬意大利麵、吉百利朱古力、罐頭水果、雀巢牌罐頭忌廉之類,全部都平凡之極,但偏偏能傳遞出一股難以形容的味道,令人大感興趣而終致深深受到感動。
我邊看邊想像,我們依樣畫葫蘆,也寫少時最多愛吃的東西,結集起來,一定別饒風味,因為反映的是時代的真面目,尋常百姓家的口味,或者精於飲食之道的食家認為低俗、沒有文化,但高貴口味寫出來的精食美食,反映的現實最多只屬於絕少數非典型的人。
我不是生下來就有食家口味的。一般人生活對食的講究其實很簡單;小時候,冬天的臘肉、臘腸是佐膳佳品,最緊要肥瘦適度;平日「加料」有燒肉、叉燒。我父親每星期一下班都買一包叉燒回家,這是父愛。過節有白切雞,父親親自做薑蓉。在市區住時,母親常愛做白灼蝦,但小時在村裏住,我最難忘的是麵豉蒸人面、一種叫「吹筒仔」的小魷魚乾、紅豆粥、深巷叫賣的白糖糕。
童年的故事,食的故事一定佔了大半,寫起來或許會如《多士》一樣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