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大市已明顯進入了整固階段,上升動力欠奉,但恒指12000點則再度出現支持,估計資金會繼續戀棧股市,不過好友又不會急於搶攻,不上不落爭持的市況,應維持較長的時間。大市成交顯著回落,已反映出不少投資者開始靠邊站。
新股仍會是投機焦點,短期內認購新股,繼續該是可行的策略,但已開始有新股回應市況提價,加上會愈來愈多人參與,利潤會愈來愈微薄。筆者認為認購尚可,不過上市後追入,則要十分小心。
大市在高位膠着,選股方面當然沒有甚麼新提供,喜歡的一系列股份,早已推介,在欠缺特別原因下,不需甚麼修訂,希望在下次業績期會有些表現而已。
其實也並非欠缺新的點子,但作為股評人,是面對很多掣肘。研究一間公司,實際上是需要很多時間,絕對不易以即食麵形式介紹,但有不少公司,就算如何費盡心機投入時間,外行人也不易掌握公司的投資價值。
香港投資者對股評的態度十分死板,大前提當然是要中,基本上七八成的讀者,是不求甚解只求號碼,心態則是買入後總之能夠以更高價沽出。面對這樣的讀者群,相當無奈。
最近感到有點江郎才盡,所以盡量抽空閱讀投資書籍。人家的股評寫得趣味盎然,描述買入一隻股份的理據以後,再介紹以甚麼策略及工具去控制風險及爭取回報,相比香港只大談PE及技術走勢,將股票當成賭具,不將股票看成一盤生意,實在是差距甚遠。
當然股評人稿酬不高,欠缺誘因令高手分享心血,亦是股評乏味的主因,但讀者群的要求,肯定才是現時市場文化的源頭。筆者最近見了一些公司,覺得不易分析,但有值博率小注買入,博公司的發展方向將如管理層所述。
可是假若變成推介,肯定有大堆人要求10%止蝕,而升10%甚至幾個巴仙則十分高興離場,完全不明白小注博超高回報率,抱着輸光就算的做法。反正勉強提供,只會累人累己,還是收藏看法算了吧。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