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自己家門外等候很久,並不是因為門鎖了沒帶鎖匙,而是因為家門外有一株樹,一隻雞快要在樹下生蛋。
都市人極少機會見雞生蛋,我興致勃勃的等。
只見母雞生蛋並沒有人生孩子那樣艱辛,牠坐着忐忑了一會,忽然走開,蛋已經在地上。
我拾起新鮮雞蛋嘩嘩叫,手感很好,蛋是熱暖的,是體溫的熱暖。
之後怎處理這隻蛋呢?趁新鮮煎了它?還是煲?還是蒸?統統都不是,我四處向人打聽怎樣可以知道母雞先前有沒有做過愛?蛋有沒有受過精?沒受精的蛋孵不出小雞。
朋友都叫我別浪費時間在研究蛋和雞。
雞先還是蛋先?人類一個月排卵一次.為甚麼雞要天天排卵這麼浪費氣力?達爾文的進化論有沒有答案?
我慨嘆:「母雞悲慘的一生,就是天天生蛋給人類吃,牠們有沒有想過,反正蛋都被吃光,真用不着天天生。」朋友F回答:「蛋就是人類眼中母雞的生存價值,如果不生蛋,人就乾脆吃雞不吃蛋,雞生蛋是為自保多於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