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上周美股走勢,極有可能應驗本欄早前所指「短期見頂」之說,連10月份就業職位比市場預期高出1倍至126000個,9月經修訂後亦由57000個調升至125000個,8月則由減少41000個修正為增加35000個,連續3個月錄得增加,粉碎了甚麼「失業性復甦」之諷,如此好消息亦無法刺激華爾街股市進一步上升,究竟是甚麼原因?(筆者必須重申只是短期,中期嘛……)
歐洲股市在憧憬經濟漸有轉機的情況下冉冉上升,英國雖然加息卻無礙升勢,富時指數和FTSEEurotop300指數上周分別錄得2.08%和2.06%升幅,走勢可以「穩步上揚」來形容。至於日股方面,日經指數目前受制於11000點關口,皆因大選在即,小泉順利連任,應該「開大」(上升),信焉?
亞太股市看來仍大有作為,一個典型的liquiditydrivenmarket,根本無法以基本經濟因素來作理性分析。港股憑甚麼升上12,500點之上,是經濟環境已有長足改善?政治動盪的印尼、公司管治法例鬆懈的南韓、故步自封的馬來西亞、似好非好的新加坡、朝野明爭暗鬥的台灣、領導人刻意造勢的泰國和經濟似嫌過熱的澳洲等等,其股市升到現水平若再往上攀升又是否justify?
請稍安無躁,國際資金氾濫,游資回竄找尋獲利機會,亞太區個別股市size太細,容易操控之餘,兼且各有特色。炒落後有印尼,尋高股息有澳洲,平貨充斥有南韓,資本回報率高有泰國,滙率風險低有新加坡,老襯多兼銀紙多有香港,正是款款皆備,任君選擇,國際大鱷在未營造到大家如癡如醉至出現非理性亢奮之時,又怎滿足到胃口?故此這場亞洲「巨升」滙還是要繼續演下去,宜至變成「彗星」為止!!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