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許久以前,在中國的一些城鎮,有一種專門向路人摸錢包的「快閃黨」,叫做「拍花子」。
「拍花子」在街上,向人後腦瓜輕輕的一拍,人就忽然迷迷糊糊,只看見四周都是水,只有眼前正中一條路。這時,拍花的人就閃電般往他身上摸掉錢包,拿了就跑。如果拍花的受害人是兒童,孩子更會跟着拍花黨黨徒走,最後連人也被拐掉。
拍花子出沒於大江南北,最早見於宋朝,明清的野史都有記載,直到民國還有。老一輩的人,時常告誡青少年,在街上走,切記清醒,小心後面讓拍花子的拍掉了三魂,讓他往身上閃摸一記,在一瞬間丟了錢包。
特區政府想「振興經濟」,撥款十億,美國商會自告奮勇,替特府包辦「維港匯」。一億多元,特府包底,由演唱會拍製成錄影產品,據說五年外銷權益,歸美商會所有。
從前的拍花子,第一關鍵的手法是「快」。看中目標,一拍生效。美國商會的判斷十分準確,見到特區政府的「財政司司長」人選交替,舊人灰頭土臉剛辭職,新人嬉皮笑臉新上台,位子還沒坐暖,角色「磨合」才開始,此時提出建議,對方一定歡迎。籌備時間只有三個月,正是以快打慢的法子,哄他草草簽字,效果不論,一億多元,由西方的樂隊來肥賺,自家還有後續的收益。
拍花子的第二要訣是「迷」。那往後腦的一記,據專家考證,是手指縫裏夾着曼陀羅一類的迷薰,讓受害人一吸中招。中國人最喜歡給鬼佬抬舉擦鞋。「維港匯」的兩名洋人主角,一個竟然是挺董分子,對七一遊行公開大有微詞;另一個居然加入了中國籍。特區高官本來就「怕鬼」,面對兩個「親中愛國」的英美洋人,更加四肢酥麻,親中土共人士雖然覺得有點不對勁,但難得有鬼佬挺董捧場,罵人話到了咽喉,又硬生生吞下去。
「維港匯」就是一場現代的「拍花掠水快閃大行動」,由英美聯手才攻佔了伊拉克,又摸了特府的腰包,繼「庚子賠款」之辱後,又欺侮了「中國人民」一次。香港人目瞪口呆仰頭看火箭升空,一低頭,才發覺給打了荷包,只有特區政府,閉上眼睛向前走,只見四周都是「商機無限」的一片水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