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特首「經一事長一智」

董特首「經一事長一智」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系講師
蔡子強

我曾經於七月在本版,轉述過這樣一個在國內電視劇《走向共和》裏看回來的故事:一九一三年,國民黨領袖宋教仁在上海車站被刺客槍殺,事後被揭發與當時中華民國臨時總理趙秉鈞(即袁世凱的左右手)有關,全國譁然,群起聲討。袁遂約了趙到家中商討對策,趙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守在一旁,袁說:「智庵(趙的別字)呀,智庵,殺人不是問題!」趙即臉口一寬,不料袁卻接着說:「但殺人俾人捉到就是大問題了!」趙即大驚失色。袁又問:「智庵,你有否聽過甚麼是米加諾牌﹖」趙說未聽過,袁說:「聽聞那是一張牌倒下,會令到其他牌連鎖倒下的東西。」趙後來被人神秘毒殺。

變得「當機立斷」
當時我慨歎九十年前袁世凱明白的道理,董即使到了今天,卻從來沒有弄個明白。於是他在「公屋短樁」事件中把王䓪鳴「攬上身」;在「偷步買車」事件中又把阿松「攬上身」,在「沙士風暴」中仍然把楊永強「攬上身」,結果就是引火自焚,最後觸發五十萬人上街。
事隔三個月後的今天,董特首終於真的是「經一事,長一智」。阿松偷步買車風波,拖拖拉拉,足足擾攘了四個月才作了斷,今次王見秋平機會風波,卻只是短短兩個星期,董便當機立斷,壯士斷臂。他終於明白到,縱然自己是特首,也不能隻手遮天,包庇下屬,官官相衞。

仍需面對爛攤子
今次平機會風波,自始至終,董特首及其他政府高官,從沒有出來挺過王見秋半句;在王提出辭職後,董亦沒有一如以往般作出挽留,說甚麼「高尚情操」、「留低較離開更需要勇氣」;在接受王請辭的特首聲明裏,甚至連半句讚美的客套說話也沒有,顯示董終於學曉不能凡事包攬上身,否則最後只會連自己也押上。
七一後,董特首真的是出現了「質變」。最初是主動收回廿三條;後是笑容可掬的會見他打從心底裏厭惡的民主黨;接着是維港巨星匯出問題後趕忙成立小組自行調查;再到今次平機會風波當機立斷,壯士斷臂。董先生彷彿脫胎換骨,成了另一個人。
但對當事人來說,這種政治無疑是殘酷的。難怪王見秋埋怨,最後關頭得不到應有的支持,有被離棄的感覺。怨憤之情,溢於言表。

但無論如何,今次董特首的危機處理,只能說是把傷害減到最低,根本談不上賺到分數。擺在前面的,仍是一盤爛攤子。
首先,先是阿松,後是王見秋,由長袖善舞的商界才俊,到高高在上的大法官,通通在政圈碰個頭破血流,我想董先生再要哄人「上船」,尤其是平機會主席這個燙手山芋,將會難於登天。

平機會瀕臨分裂
再者,經今次傳媒廣泛報道後,公眾對董特首企圖以保守派取代胡紅玉既有激進路線的看法,可說是根深柢固,任何新的平機會主席任命,都注定被人帶着有色眼鏡來看。
最後,經今次事件後,平機會內部瀕臨分裂,支持及反對王見秋的,可說是壁壘分明,我就懷疑能否有人能夠修補彼此關係,帶領平機會重新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