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周公布了高達7.2%的超強勁第三季經濟增長數字後,美國上周公布的經濟數據仍然有令市場驚喜的表現,包括供應管理協會的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指數均見強勁上揚、新申領失業金人口大幅減少4.3萬、第三季生產力增幅亦見理想,令不少市場人士確信美國經濟復甦在望。
受到連串利好數據的刺激,美元上周有好表現,自然不足為奇,而有不少投資者亦透過電郵或來信詢問筆者對美元後市的看法。
說句老實話,我並不認為美元已因這些數據而扭轉了頹勢。只要細看美元上周的升幅,便知道筆者所言非虛。不錯,美元上周全面反彈,歐元曾跌穿1.14關口,而美元兌日圓亦成功重越111的要塞,但相比起歐元和日圓近期的高位,美元的反彈幅度實際可以用「差強人意」四個字形容。箇中原因,主要是利淡美元的因素仍然揮之不去,以致近日利好的數據表現亦只能起短暫的沖喜作用。
眾所周知,美國龐大的雙赤問題(貿赤和財赤)至今未有解決善法。
也許有人會反駁,雙赤問題存在已久,克林頓時期美元還不是節節上升,又何曾見到美國一力奉行的強美元政策會企不住?問題是當時美國經濟蒸蒸日上,更創造了美國史上最長的繁榮期,市場對美國能扭轉雙赤有信心,故對追捧美元毫不手軟。
君不見克林頓卸任時,美國財赤實際已由赤字轉盈餘,只不過由布殊接手後才再度轉盈為赤,數字更愈滾愈大,而投資者對於美國財政預算何時才可以再現盈餘,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在此情況下,又如何可以對美元後市有信心?
另一不利美元的因素為伊拉克問題。我早已在此說過,戰事從未結束,而事實證明,美國駐軍天天遇襲,死傷不計其數,至今死亡人數已超越兩軍當日對陣期間的數量。而由於至今仍找不出伊拉克藏有大型武器的證據,更令美國人反戰情緒高漲。沉重的軍費開支可說無了期,加上小布殊四處樹敵,恐怖襲擊的陰影自然揮之難去,因此,美國藉低息環境和美元弱勢而締造的繁榮期可以維持多久,實在是一大疑問。
市場內有不少著名分析家繼續看淡長線美元的前景,又豈非無因?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