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長期內耗難長治久安

社會長期內耗難長治久安

鄭經翰

原定十一月九日舉行的「保護維港日」公開群眾活動,宣布取消,一個月前全港市民矚目的社會運動似乎一下子便冷卻下來。關鍵的原因,誰都知道就是今次運動的靈魂人物徐嘉慎不勝恫嚇,陣前退縮,加上嘩眾促銷的傳媒肆意抹黑,令不知就裏的群眾開始感到黑白難分,方向模糊,因而熱情頓減。
任何社會運動都需要領袖,而時勢造英雄,一直與政府單打獨鬥的徐嘉慎,今回改變鬥爭策略,號召群眾上街護港,由於情詞懇切、動機單純,的確可以發揮最高的道德感召力,形成一鼓銳不可擋的社會力量;徐嘉慎亦順理成章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民英雄。

害怕犧性的「英雄」
但做英雄是要付出代價的。徐嘉慎一遇上暴力恫嚇,便敗下陣來,儘管血肉之軀,情有可原,但害怕犧牲的「英雄」,又如何以身作則,號召群眾誓死相隨呢?我無意深責徐嘉慎,也明白每個人總有自己的限制,對於徐嘉慎熱切保護家人的心情,也相當同情和理解。

不過,最令人氣憤和感慨的,卻是一些為求嘩眾促銷不惜混淆是非的傳媒,竟然在所謂動機的問題上大做文章,肆意抹黑徐嘉慎外,又胡謅反對填海者為財團輿論報效,以保護海港為名,實質旨在阻止兩電聯網。這種全無事實根據的誣衊根本不值一哂,因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已即時澄清,兩電在一九八一年早已有電纜聯網,只是有關設施只可應付突發性緊急需要,而根據政府的技術性研究,兩電聯網的登陸點亦可選擇其他地區,根本與中環是否填海無關。
其實,填海與否當然牽涉不少利益問題,有關財團在幕後活動甚至收買傳媒以圖保障或爭取自己的利益,絕不為奇。但就中環填海涉及的利益,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價值數百億的填海工程合約,以及填海後可用作興建商廈物業的土地,究竟誰人在幕後從中作梗,力主大規模填海,不是清楚明白得很嗎?

利益團體各懷鬼胎
說真的,目下的香港的確是烏煙瘴氣、皂白難分,幾乎任何爭議性的話題,都因着不同利益團體的介入而變得黑白不分、混淆是非,無論官僚、政客、傳媒、政黨、財團以至學者……都各懷鬼胎、各取所需,結果不但問題愈弄愈複雜,更常常愈扯愈遠,令人如墮五里霧中,不知所終。
這種反常反智的社會現象,不僅令社會長期內耗,長遠而言,更只會令香港墮進萬丈深淵,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