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選擇性吸納工業股

英之見:選擇性吸納工業股

美股上周五在利好數據下乏力造好,如此走勢一向啟示將有較大調整,但近期已經常性好消息不升,市況最終也只是在高位爭持,所以亦不必要太擔心。
筆者認為動力不足的證據愈來愈明顯,不過宏觀數據如此利好,市場不會一下子變成十分悲觀。市道偏好,出現「正常」調整的機會則上升了,不用太擔心,但因應情況調整組合比較好。
上周五有不少工業股終於振作,沉寂多時,開始有人追落後,何況股息率看似吸引,下跌風險並不高。
筆者一向是工業股擁躉,不過在現時的環境中,卻只會選擇性吸納,美元弱勢令原材料價格上揚,有些廠家未必有能力將成本轉嫁客戶,生意額值得看好,邊際利潤卻有收縮的風險。

東方海外利豐相對安全
因此應市的策略,將部份注碼轉移至東方海外(316)及利豐(494),兩者同樣可望受惠於美國經濟復甦、貿易上升的概念,而不受原材料價格上升的影響,相對上較安全。
工業股中仍有不少選擇,不過風險高了,所以小心一點部署是有需要。
利豐及東方海外在目前水平,並不似一些細價股能夠提供大升幾成的憧憬,可是筆者發覺卻會適合一批投資者的口味。這些投資者認定細價股並不穩健,只想買大價股。
散戶有這種看法,源於過往的痛苦經驗,絕對可以理解,但這些朋友從挫敗中得出的教訓,卻是有錯誤。
買入劣質的細價股導致大敗,解決方案是避開劣質股,而不是避開細價股。當然細價股中劣質比例較高,從統計角度看,不買細價股是有道理。可是他們的選股方法,卻是找筆者之流問貼士,只不過從一套有問題的方法,轉向另一套亦有問題的方法,實質上並無進步。
無論如何,也多謝他們的錯愛,可是限定筆者只揀大股推介,反而不時有反效果。大股不錯多數出事後,爛船總有三斤釘,但贏面往往較低,而且一次輸兩三成實不難,有信心便敬請不要諸多限制。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