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近日發現一宗日本腦炎,是七年以來首宗本地感染的個案。雖然日本腦炎在香港並不常見,但此病的死亡率可高達35%,就算康復痊愈亦可能有永久性的腦部損害,尤其是幼兒的危險性更大。疫苗雖能預防此病,但潛在的副作用卻未必值得你一試。
記者:李敏怡 攝影:林栢鈞、陳盛臣
Model:Sylvia
日本腦炎是一種經蚊子傳播的疾病。此病由日本腦炎病毒引致,給帶病毒的蚊子叮咬就會染病。日本腦炎的主要病媒蚊是三帶喙庫蚊(Culextritaeniorhychus)。
本身是傳染科專科醫生的立法會議員勞永樂指出,愈熱愈多雨水的地方就愈適合庫蚊的滋生,而香港屬於華南地帶,差不多一年四季都溫暖和潮濕。現時雖然已是十一月的深秋時分,但溫度也可達二十七、八度,所以仍然適合蚊的繁殖。
病媒蚊於大量積水的地方繁殖,叮咬帶病毒的豬隻或野生雀鳥後就會受感染,再於叮咬人類或動物時將病毒傳播。勞永樂說豬隻是主要的病源,因為中國人愛食豬,所以中國農村都會有豬場,豬與人的距離接近,令病毒容易經由庫蚊從豬隻身上傳給人。至於候鳥,他說是或然率的機會。
無論是大人抑或小朋友,每人都有可能感染。今次本地出現的個案,勞永樂指出有機會多於一人感染,只是部份人可能在感染後沒有病發。病毒的潛伏期為五至十五天,病情輕微者病徵像感冒,除發熱及頭痛外,一般不會有其他顯著病徵。但勞永樂說此病的惡化速度很快,可以在一星期內轉化到嚴重程度,出現神志不清、昏迷不醒、抽搐、痙攣等病徵。現時,並沒有針對性藥物,醫生對患者會施以支援性治療,如有發高燒的,便幫助患者退燒,死亡率為10%至35%。
他指出由於幼兒的腦部還未完全發育,所以幼兒感染此病的傷害性較大。發病時會較常出現抽搐、痙攣情況,病愈後,腦部某些位置或會永久性受損,因而影響該位置所控制的身體功能。例如負責控制說話能力的腦部位置受損,這方面的功能便會受影響,又如控制情緒的位置受損,便會影響情緒的控制,若控制手腳活動的腦部位置受損,患者康復後或需要接受物理治療。
既然此病的後遺症可以如此嚴重,那麼我們是否需要接種疫苗?勞永樂說以香港目前的情況來看並沒有需要。他指出疫苗屬於滅活疫苗,是以死去的病毒製成,接種後會有機會引發類似日本腦炎的反應(但機會很低)。不過,若感染的機會率比疫苗出現副作用的機會率低,那便不需要接受接種。香港便是一個例子。
不過,如要出外到亞洲及西太平洋地區腦炎流行地方,如越南、柬埔寨、緬甸、印度、尼泊爾及馬來西亞等地,尤其是當地郊區,並逗留一個月或以上,便有需要接種疫苗,而且需要注射兩針,每支針相隔一至兩個星期。六十歲以上和經常往返高危地區的人士於初次接種的一個月後,宜再接受一次注射。注射三支針後,有效期至少有三年。港口衞生旅遊健康中心有日本腦炎疫苗提供。
Q:食豬會否感染日本腦炎?
A:絕對唔會,病毒只會經由庫蚊傳播。
Q:病毒會否人傳人?
A:唔會,但如蚊子叮咬患者,再叮咬另一人時,便會把病毒傳播。
要有效預防日本腦炎,可參考以下方法:
1)庫蚊活躍期:庫蚊於日間,尤其是日出後兩小時及日落前時分最為活躍,因此這段時間應避免前往郊外。
2)噴蚊怕水:應穿着長袖衣服及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有效蚊怕水或蚊怕膏。
3)空調和蚊帳:如房間沒有空調設備,應裝置蚊帳或防蚊網。
4)棄掉空罐子:把所有用過的罐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桶內。
5)替植物換水:每星期最少替植物換水一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另外,要緊蓋貯水容器、水井及貯水池。
*庫蚊傳染日本腦染及西尼羅病
*白紋伊蚊傳染登革熱
*按蚊傳播瘧疾
醫生金句
「日本腦炎唔會人傳人,亦唔會豬傳人,只會蚊傳人。」
傳染科專科醫生
勞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