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你可曾在甜甜的睡夢中,忽然因腳部抽搐而驚醒,甚至痛楚得不能動彈?有運動專家表示,腳抽筋是肌肉過度疲勞後出現的正常現象,抽筋位置主要集中在小腿,一般只持續數分鐘。不過,有醫生警告,若抽筋的頻率過於頻密,即代表血管、腎臟或脊椎神經可能出現問題,患者應及早求醫。 記者:陳倩雯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院體育學系助理教授雷雄德表示,抽筋是身體自我保護系統所作出的正常反應。當人體進行劇烈運動或持續性運動,如行山遠足後,神經系統內負責提供能量令肌肉收縮的電解質,如鉀、鈉等的水平會下降,觸發神經系統響起警號,發出訊息提醒身體不可再持續運動疲勞下去。這個由神經系統發出的訊息,使肌肉作出不正常收縮,形成抽筋。
雷雄德指出,此類抽筋情況十分普遍,一般只持續數分鐘,但若患者隨即進行伸展運動,藉以鬆弛過份收縮的肌肉;或外塗止痛用的運動按摩膏,即可促進血液循環,紓緩抽筋。
他補充說,女性也會因為穿高跟鞋而影響腳部血液循環,導致腳趾抽筋,尤其是在冬天,當血液流量減低時,情況特別常見。
事實上,腳抽筋只是一個病徵或現象,而非疾病。除了肌肉疲勞外,腳抽筋的成因也有很多。脊骨神經科醫生賴宏新稱,持續抽筋數日可能是腰椎骨刺或椎間盤突出,而壓住肌肉神經的先兆。被壓住的肌肉神經會作出反應,令負責肌肉收縮的鈣質運作機制出現問題,導致小腿及腳趾因過份收縮而抽筋,抽筋情況並會在日間經常發生。
腎科專科醫生蔡堅表示,腎臟出現毛病亦可導致腳抽筋。他解釋,當腎臟排放過多的鈉及鉀,導致體內鈉及鉀的含量偏低,即會引起抽筋;而末期腎病患者,則由於其腎臟製造的維他命D減少而未能控制鈣質含量平衡,也會引起抽筋。
蔡堅又稱,因吸煙或膽固醇過高而導致的血管收窄、任何影響血液循環的問題,以及降血壓藥物等「去水丸」的副作用,均會引起抽筋。他呼籲患者若抽筋次數頻密至每周數次,或日間都發生,就應盡快求醫,尋求病因,藉以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