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的中國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第二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又稱「無形遺產」),成為繼崑曲之後,中國第二個享此殊榮的藝術表現形式。
中國古琴,又稱琴、七弦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主要由弦與木質共鳴器發音。江蘇省常熟市被視為古琴的發源地,因此率先申報世界遺產。聯合國官員今年初到常熟考察時,欣賞古琴表演後激動地說:「聽古琴讓我想起明代畫家沈周的水墨山水畫,是一種美的享受。」
今年七月,一件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唐代古琴,在北京一個拍賣會上,以三百四十六萬元人民幣成交,創下中國古琴拍賣的全球最高價。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是聯合國在有形的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外,設立的另一類保護對象,包括各類民間傳統和民間知識、各種語言、口頭文學、風俗習慣、民族民間音樂、舞蹈、禮儀、手工藝、傳統醫學等。第一批無形遺產在二○○一年五月評出,每兩年評一次,每次每個國家只能申報一項。
本報記者/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