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數百萬德國電視觀眾投票選出的一百位最佳德國人,上周五晚公布名單,頭十位包括「音樂之父」巴哈(JohannSebastianBach)、共產主義創始人馬克思(KarlMarx)、提出相對論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等。觀眾未來三周內會再從這十人中選出「最佳德國人」。
由數百萬德國電視觀眾投票選出的一百位最佳德國人,上周五晚公布名單,頭十位包括「音樂之父」巴哈(JohannSebastianBach)、共產主義創始人馬克思(KarlMarx)、提出相對論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等。觀眾未來三周內會再從這十人中選出「最佳德國人」。
投票由德國電視台ZDF和《圖片報》合辦,以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誰是偉大英國人」節目為藍本,以「最佳德國人」為題,以免有崇拜英雄之嫌,並列明不得提名納粹狂魔希特拉。
最後階段投票從上周五開始,初步選情顯示,愛因斯坦暫時領先,其次是已故總理阿登納(KonradAdenauer),「鐵血宰相」俾斯麥(OttovonBismarck)排第九,馬克思位列第十。
觀眾是從一千三百多個人選中,選出百大。現任總理施羅德只排第八十二位,遠遠不及前總理科爾(第十二位),也比不上眾多運動員,如車神舒密加(第二十六位)、網球名將嘉芙(第三十二位)和碧加(第三十五位),以及足球名將碧根鮑華(第三十六位)。
令人意外的是:名模仙迪歌羅馥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格拉斯均榜上無名。較具爭議的是作曲家莫扎特(第二十位)上榜,因奧地利指他是奧地利人;另外,為納粹黨研發火箭、後來入籍美國的科學家布勞恩(第六十三位)也上榜。
路透社
《馬克思》19世紀哲學家,提出共產主義理論,在19至20世紀引發社會主義浪潮和俄國大革命。
《愛因斯坦》20世紀物理學家,提出相對論,其質能方程式E=mc2是原子彈理論基礎;為避納粹赴美。
《巴哈》巴洛克時期歐洲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同時是西洋音樂的鼻祖,有「音樂之父」美譽。
《勃蘭特》1969-74年出任西德總理,致力與蘇聯和東歐交好;訪波蘭時跪祭猶太死難者,改善西德形象。
《阿登納》西德首任總理,致力加入北約組織和歐洲共同體,以重建國家,令西德在二戰後迅速復甦。
《俾斯麥》促成19世紀德國統一的「鐵血宰相」,使德國冒升為歐洲新霸主,促成歐洲聯盟制度。
《歌德》18世紀詩人和劇作家,是歐洲文壇浪漫主義先驅;《浮士德》被視為德國文壇最崇高之作。
《馬丁路德》16世紀宗教改革家,因不滿天主教廷出售贖罪券,1520年與教廷決裂,推動宗教改革運動。
《古騰堡》西方視為活字印刷術發明家。印刷術促成了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為歐洲現代文明發展奠基。
《舍爾兄妹》在二戰成立「白玫瑰」組織,批判納粹獨裁統治,並發起消極抵抗,因而被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