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元朗南生圍山背河出沒了一星期的鱷魚,昨日又再度露面,而且進入漁農自然護理署設下的誘捕籠,可惜牠只是逗留一分鐘,輕咬一下餌便退出籠外,籠閘未有反應,牠在濛濛細雨下泅水逍遙,漁護署副署長稱,如有需要會邀請澳洲鱷魚專家來港協助捉鱷。 記者:徐雲庭、潘志能
該條四呎長的鱷魚,昨早九時四十五分被記者用望遠鏡發現在山背河的一處草叢近水澤位置,當時正下着細雨,牠伏着不動,僅轉過一次身,鱷肚是脹卜卜的。
及至一個小時後,鱷魚終有動靜,牠徐徐下水,朝渡頭那邊泅水,經過兩個誘捕籠,在其中一個籠外,鱷魚似感興趣,不斷徘徊,結果牠游進籠裏,曾用口輕咬用來作餌的雞肉,但最後都放棄,並退出籠外,繼續泅水,時而露出雙眼,時而露出背脊,看似非常逍遙。
鱷魚靠近渡頭,又折返河道,亦曾在誘捕籠附近徘徊,不時在五、六十米長的水道範圍游來游去,至下午一時左右,鱷魚終消失了影蹤,直到傍晚不再看到牠的身影。漁護署職員事後檢查誘捕籠的活塞和餌,用竹枝大力撩動肉餌,籠閘果然嘭一聲關上,沒有故障。
昨日雖是周末,但因下雨,只有幾名市民特意前來賞鱷,村童則偶爾出來看看,其餘時間只是十多名記者及幾名漁護署職員在場,有村民希望當局盡快將鱷魚捕獲,否則不敢接近鱷魚出沒的河道。
漁護署獸醫何展豪稱,鱷魚進入籠中探食,證明牠開始熟習籠內外環境,此種捉鱷方式是可行的,值得鼓舞,需假以時日牠才上釣。他又說,職員每日會更換新的雞肉及豬隻內臟作餌,至於誘捕籠活塞不可調校得太敏感,否則有任何水流或風力撞擊便自動關閘,失去成效。
漁護署副署長廖季堅出席一個節目時透露,目前鱷魚雖不算大,但牠會不斷生長,市民可能擔心受到牠的威脅,如有需要,將邀請澳洲鱷魚專家到港協助捉鱷,現時河水水溫穩定,鱷魚應仍留在河道覓食。
另外,昨午一時許又有市民報警指金山郊野公園九龍水塘發現類似鱷魚的爬蟲生物正在游水,警員及記者到場視察已看不到其影蹤,兩個小時卻發現一條四呎長的水巨蜥伏於石灘走動,似正在覓食。水巨蜥又稱為五爪金龍,該水塘過往確曾發現五爪金龍的紀錄,漁護署估計市民在水塘發現所謂鱷魚物體,可能是五爪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