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上次觀看Santana演唱已是20年前的往事。歲月催人,筆者還能認得者僅CarlosSantana一人,餘者皆是後起之秀,對我來說已是全無印象,但只要Carlos仍在,Santana的靈魂和風格始終如一。
歷經世紀末代風情的磨練,樂隊已洗脫了嬉皮士年代的輕浮和虛無,代之而來的是激情奔放中蘊含着悲天憫人之情,這個改變最明顯體現在Carlos在演奏中途突然有感而發的一番話。他對着沉醉在表演中的萬千歌迷說他反對布殊以強凌弱的戰爭,他同情在戰爭受苦難的無辜平民,他呼籲人類應有悲天憫人之心(passion),大家應盡力幫助那些受貧窮、疾病煎熬的人。這些雖是老生常談的說話,但卻代表了Santana已由代表70年代天真的flowerchildren年代過渡到如今的更深沉、更具愛心的年代。但不論內涵思想如何蛻變,其表演風格仍是獨一無二的Santana,在Rock&Roll的基礎上加入了南美洲的激情和一抹受壓迫民族的憂鬱。
筆者有幸,觀賞之日,月白風清,暑氣全消,坐在維港之濱,眼所見耳所聞,盡是世界一流的頂尖表演,誠賞心樂事也。真感謝友人努力推介,才沒有錯失此難逢之享受。
本來筆者也像很多人一樣,不斷受到傳媒負面報道的影響,把本想觀看的心情打得七零八落。但後經老友點醒,才感悟到既然我本意是要去看Santana的真情演唱,只要表演者不欺場,我目的已達,傳媒的任何負面報道與我何干?況且作為世界一流表演者,一定不會受傳媒噪音影響而降水準,事後證明我友人分析是對的。更可喜者是,如若政府不間接資助表演者,我們無論如何不能用如此超值價看世界級歌星演唱。即是說,有些精明的人在鋪天蓋地的責罵聲中,看到了難逢的超值享受機會,悄悄然地享受去,噪音不傷他分毫。
其實友人對筆者的一番提點何嘗不可用在投資領域上。大家會記得,在漫長的投資歲月裏,我們很多時遇到一些突發事故,熙熙攘攘好像世界末日一樣,把人的頭腦沖昏了。例如較早時的SARS爆發、遠一些如克林頓性醜聞、甚至911事件,如能冷靜地看,就會明白這些事件對當地的經濟都不會構成致命的傷害,但傳媒卻每天重重複複播送,真好像末日已至。但在此其間,每每有一些人能看透表面的噪音,在大多人叫囂漫罵的當兒,努力趁低吸納優質資產。當吵鬧聲竭,人們驚覺機會不可失而蜂擁購買時,那一撮人已是穩坐釣魚船,只待善價而沽矣。這是上海人說的「悶聲發大財」。
近來香港噪音不絕,年初先有財爺偷步買車,跟着是SARS爆發處理不當、23條引發的大遊行、拒絕公屋減租、抗議維港填海、維港巨星匯處理混亂及平機會炒人事件等等。每單事件爆發,除引來傳煤的排山倒海式報道事件本身外,更多的篇幅是集中在當事人的私人事務上,於是公私交纏,報道便沒完沒了,直到有新的事件爆發,傳媒才轉移到新的目標去。
綜觀近月股市氣勢如虹,特別是新股認購,踴躍非常。似乎香港投資者已很成熟,所以儘管市面仍是吵吵鬧鬧,但看不到有人因看熱鬧而放棄賺錢機會,這是悶聲發大財的精髓。
李庚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