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葬崗」起骨 填補泥膠肌肉<br>女腐屍案死者容貌重現

「亂葬崗」起骨 填補泥膠肌肉
女腐屍案死者容貌重現

【本報訊】警方調查兩年前黃大仙大磡村一宗女腐屍兇殺案至今茫無頭緒,連死者身份也無法查悉,最近警方邀得齒科法醫專家協助,將已埋葬在沙嶺「亂葬崗」的死者骸骨起出,進行「臉部容貌重整法」將死者臉容還原,成為東南亞首宗案例,警方稍後將根據重組的死者容貌相片呼籲市民提供女死者身份資料。 記者:鄭華

負責此項「重整工程」的本港齒科法醫專家梁家駒稱,所謂臉部容貌重整法,簡單來說是以死者頭顱骨(即骷髏骨頭)透過資料數據將其原有臉容重組。方法乃根據死者體重、體積及身高等相關資料;再透過超聲波及掃描所得出的數據輸入電腦分析,在計算出死者臉部肌肉平均厚度後,用泥膠依人體臉部肌肉組織結構製成多塊模型,再將泥膠逐小塊貼在頭骨模型上砌合成死者原有樣貌。

砌合頭骨最困難
梁家駒解釋,今次進行臉部容貌重整最困難乃將死者頭顱骨砌合還原,原因死者頭部曾被人以硬物重擊,頭顱骨碎裂成多小塊外;尚有部份失去。工作進行時首要將多塊碎裂的頭骨砌合,工序足足花上兩天時間,然後用原有頭骨倒模製成模型,再依數據定位後將已製成的泥膠在模型頭顱上貼合,幸一星期多整項「工程」大功告成。
這宗令警方束手無策要替死者進行臉容還原的神秘女腐屍兇殺案,揭發於二○○一年十二月八日,一名拾荒婦人潛入正進行清拆的大磡村一間石屋撿拾廢紙,其間在屋內發現一具已腐爛及發出惡臭女屍。警方在場調查無法尋獲死者財物及身份證明,另因屍身腐爛程度嚴重,連死者的指模也無法套取,雖然警方於現場附近進行多次問卷及經從各方追查,但亦徒勞無功,死者身份一直未能查悉,調查工作無從入手。
據案中驗屍報告顯示,死者屬女性,遇害約三星期,年齡四十至五十歲,身高五呎四吋,體重約一百一十磅,身上穿着一件「XXL」加大碼衣服,其身形屬於肥矮。由於死者頭部前額明顯有兩處相信被兇徒以硬物重擊造成的傷痕,導致頭骨碎裂及致命,而兇徒所用兇器不排除為鐵手鎚。另外,死者五隻腳趾、部份頭皮及碎頭骨失去,調查懷疑為野狗或老鼠動物咬噬所致。

東南亞首宗案例
消息稱,警方曾翻查多年來的失蹤人口檔案,甚至懷疑死者為內地人而要求有關方面提供資料,但全都無法查證死者身份。鑑於死者屍體不能長時間擺放在殮房,警方遂於去年初透過有關部門將女死者屍體葬於俗稱亂葬崗的沙嶺公墓,另同時繼續追查該宗神秘命案。
負責該案的東九龍總警區重案組探隊,今年六月與法醫專家等人員到沙嶺公墓,將已下葬近兩年的女死者頭顱骨起出,進行還原死者原本臉容工作,最後成功做出死者樣貌相片,成為東南亞首宗案例。警方今日稍後將透過電視《警訊》節目呼籲市民提供死者身份資料及消息。
而今年六月警方罕有地在沙嶺公墓掘墳起骨重查兇殺案,參與工作探員都憂心打擾到墓地一眾遊魂野鬼,因此事前做足拜祭儀式以求安心。

兇案女死者屍體,已埋於沙嶺公墓近兩年。

齒科法醫專家梁家駒表示,死者臉部容貌重整過程最困難是砌合頭骨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