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少玲報道】房屋委員會為解決財困,首次將二十二個轄下屋邨商場及工廠大廈、共一百零三個外牆及燈箱等廣告位招租工作外判,估計未來三年可獲純利逾千萬元;獲得外判合約的權威集團計劃推出嶄新的「以物易物」方式招攬廣告客戶,相信在經濟欠佳環境下仍有利可圖。
房委會轄下逾百個屋邨商場及工廠大廈均擁有極具廣告價值的外牆及燈箱位,為配合即將發售價值逾二百億元商場等資產的計劃,房署早前選取了這首批具代表性的廣告位招租,包括黃大仙龍翔中心、赤柱廣場、何文田廣場、晉昇工廠大廈等,外判予廣告公司負責「搵客」。
房署商業樓宇總經理張建發表示,若首批外判廣告位成效理想,半年後會再外判另一批商場等廣告位合約。他強調房署仍對廣告內容有審查權,反對政府言論的廣告一定不可以出現,爭取減租、減停車場收費則沒有問題。對於能否於暫停出售居屋期間,將居屋大廈外牆變成廣告位「賺錢」,他則表示涉及問題較多,要再研究。
獲得首批外判廣告合約的權威集團承接不少政府高速公路等斜坡廣告工程,最新得意之作是一幅在灣仔堅拿道天橋旁邊的「歡迎楊利偉」橫額,由設計至完成只花了八小時。
集團董事總經理麥兆棠說,在經濟不景情況下,相信不會有太多公司願意以現金刊登廣告,因此會推出「以物易物」的方式吸引客戶在房委會的廣告位「賣」廣告,例如有酒樓、茶餐廳、醫務所等,可以優惠券代替部份廣告費,假設廣告費為一千元,便只需支付五百元現金,其餘五百元以優惠券形式支付,該公司會自行透過「以物易物交換制度」將這些優惠券出售套現。
現時乏善足陳的房委會商場廣告日後亦會因為外判而出現色彩繽紛、活潑生動的彩色廣告顯示屏,而該公司稍後亦會推出報紙式廣告,客戶想「只係賣一日廣告都得」。